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省巴中市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巴中职院)

四川省巴中市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巴中职院)

四川省巴中市巴中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位于秦巴山区腹地。作为巴中市唯一一所高职院校,其办学定位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重点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学院依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构建了以现代农业、康养护理、智能制造为特色的专业体系,同时开设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等适配地方产业转型的专业。

四	川省巴中市巴中职业技术学院

从发展历程看,该校自2013年建校以来快速扩张,现有在校生规模突破万人,但师资结构存在明显断层,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比不足15%。实训设施投入与专业匹配度有待提升,部分工科专业设备更新滞后。就业数据显示,2022届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达67%,但平均起薪低于全省高职平均水平,反映出人才培养层次与区域产业升级需求存在错位。

作为民办高职院校,其发展面临双重挑战:既要破解地理位置偏远导致的优质师资引进难题,又需应对公办院校资源倾斜带来的竞争压力。近年来通过"产教融合"项目引入企业资金,建成川东北首个智慧农业实训基地,但在课程体系重构、教学成果转化方面仍需突破。

一、区位特征与资源禀赋

维度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川内同类院校均值
地理位置秦巴山片区中心城市地级市城区
地方政府年教育投入(亿元)4.218.7
半径200公里企业密度32家规上企业/千平方公里156家规上企业/千平方公里
校地合作项目数14项8项

地处革命老区的区位特征带来双重影响:一方面获得专项扶贫政策支持,近五年累计获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超8000万元;另一方面受限于经济基础薄弱,2022年校均科研经费仅120万元,显著低于成都经济圈院校平均水平。

二、专业结构动态调整

年份新增专业停招专业重点建设专业
2020老年保健与管理、大数据技术文秘、音乐表演护理、汽车检测与维修
2021电子商务(乡村振兴方向)会计电算化现代农业技术、康复治疗技术
2022新能源汽车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旅游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

专业调整呈现三个特征:削减人文社科类专业占比,从2018年的32%降至2022年的18%;新增专业100%对接省市重点产业;停招专业中75%属于传统文科领域。这种结构性调整既顺应了产业数字化趋势,也暴露出新兴专业师资储备不足的短板。

三、师资队伍结构性矛盾

职称类别2020年2022年全省民办高职均值
正高职称占比3.1%4.8%6.2%
副高职称占比10.2%12.5%14.7%
硕士以上学历占比28.6%34.1%39.8%
双师型教师占比52.3%61.7%58.4%

数据揭示两个突出问题:高级职称教师比例持续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且近三年年均增幅不足1个百分点;青年教师(35岁以下)占比高达68%,导致教学经验传承断层。虽然双师型教师比例提升显著,但企业实践经历多集中于本地中小企业,技术前沿性不足。

四、学生规模与生源质量

指标2019年2022年变化幅度
招生计划完成率89%76%-13pp
省内生源占比92%85%-7pp
录取分数线(理科)285分268分-17分
中职升学占比41%53%+12pp

生源结构变化折射出竞争压力加剧:随着本科院校扩招和同城化招生政策实施,2022年首次出现计划未完成情况。省外生源拓展成效初显,但西部地区占比仍达81%,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辐射不足。中职生源质量参差不齐,2022年中职生文化课合格率仅为63%。

五、就业质量关键指标

统计维度2020届2022届全省高职均值
毕业生总数23152987-
就业率92.3%89.7%94.1%
专业对口率68.4%61.2%67.8%
起薪均值(元)342036803950
本地就业占比65.7%67.4%58.3%

就业数据呈现"三高三低"特征:本地留存率高但薪资水平低,专业对口率下降但就业稳定性提升,创业率增长但存活周期短。值得注意的是,留在巴中的毕业生中,42%进入体制内岗位,反映出区域民营经济承载力不足的现实困境。

六、教学资源配置效能

资源类型生均配置量全省标准值差距倍数
实训设备价值(元)680085000.8
图书册数(册)62750.83
数字资源总量(GB)4.2T6T0.7
校内外实训基地数42580.72

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突出:工科类专业生均设备值仅达到标准的68%,而管理类专业超额配置;数字资源更新滞后,近三年电子期刊订阅量零增长。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中,75%集中在本地企业,行业覆盖面较窄。

七、产教融合实施路径

  • 订单培养:与14家企业签订协议,覆盖学生数占毕业生总数18%
  • 实训基地共建:引资2300万元建设智能车间,设备共享率达70%
  • 技术服务:近三年完成横向课题47项,到账经费680万元
  • 新型学徒制:联合巴中经开区开展"工学交替"培养,涉及智能制造等6个专业
  • 局限性:本地龙头企业参与度低,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仅占合作企业的8%

产教融合呈现"广度有余、深度不足"的特点。虽然合作企业数量超过百家,但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不足30%,多数停留在捐赠设备、提供实习岗位的初级阶段。

八、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服务项目2020年2022年年均增长率
职业培训人次3200580030.2%
技能鉴定人数1980365028.7%
社区教育项目8项19项
技术研发合同额(万元)120380

社会服务指标快速增长,但存在结构性失衡:培训项目集中在初级工种,高级技师培训仅占9%;社区教育仍以文体活动为主,专业技术服务占比不足30%。技术研发方向过度依赖本地资源禀赋,在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服务能力薄弱。

通过多维度分析可见,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在服务区域发展战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区位劣势转化不足、内涵建设滞后等深层矛盾。未来需在三个方面重点突破:一是构建"政校企"三位一体的协同机制,提升产教融合能级;二是实施师资队伍分层培育计划,重点引进行业领军人才;三是深化教学改革,建立需求导向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唯有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方能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中实现特色发展。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