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德圣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四川省内具有代表性的中等职业教育机构,以“技能立校、产教融合”为核心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型人才。学校开设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现代服务等六大专业群,覆盖18个细分方向,形成“升学+就业”双轨并行的培养体系。近年来,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引入行业标准课程,该校在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超95%)、技能竞赛获奖数量(省级以上奖项年均30余项)等关键指标上表现突出。硬件设施方面,建有工业机器人、云计算等12个高标准实训中心,并与京东、华为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实现教学场景与生产环境的高度衔接。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8%,企业兼职导师年授课量超2000课时,形成鲜明的产教协同育人特色。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98年创建的成都电子职业培训中心,2012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20年获批“四川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单位。办学定位聚焦“三个对接”:专业设置对接成都“5+5+1”现代产业体系,课程标准对接国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人才培养对接企业岗位能力需求。
年份 | 重大事件 | 发展成果 |
---|---|---|
2015-2018 | 实施“产教融合2.0”计划 | 新增智能装备、大数据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单位增至23家 |
2019-2021 | 启动“双师素质提升工程” | 教师企业实践时长年均增加80%,专利授权量增长3倍 |
2022-至今 | 推进“岗课赛证”融通改革 | 1+X证书试点覆盖12个专业,省级技能大赛获奖率提升至65% |
二、专业布局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金字塔型”专业结构,基础专业占40%,新兴技术专业占35%,特色订单班占25%。核心课程采用“三阶递进”模式:一年级夯实文化基础,二年级强化专业技能,三年级开展顶岗实习。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就业岗位 | 平均薪资(元/月) |
---|---|---|---|
信息技术类 | 云计算技术应用 | 系统运维工程师、云平台管理员 | 5200-6800 |
智能制造类 | 工业机器人装配 | 设备调试员、产线维护工程师 | 5500-7200 |
现代服务类 | 电子商务运营 | 新媒体营销专员、直播运营 | 4800-6300 |
三、师资结构与教学资源
现有专任教师18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2%,硕士以上学历教师达57%。创新实施“三阶段”教师发展计划:入职1-3年重点培养教学能力,4-6年强化企业实践,7年以上教师向专业带头人方向培育。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企业实践时长(年均) |
---|---|---|---|
理论教学型 | 68 | 36.6% | 42天 |
实践指导型 | 94 | 50.5% | 98天 |
企业兼职导师 | 24 | 13.0% | 120天 |
四、学生发展与升学就业
近三年毕业生升学率稳定在42%左右,合作高校包括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工业学院等8所高职院校。就业学生中,76%进入制造业,15%从事信息技术服务,9%分布于商贸领域。
五、实训条件与产教融合
建成“厂中校”实训基地3个、“校中厂”生产性实训中心2个,设备总值超8000万元。与京东方共建“智能工厂”实训室,学生可参与真实生产任务,产品良品率纳入课程考核体系。
六、社会服务与技能认证
年均开展社会培训超5000人次,涵盖电工、电商运营等12个工种。校内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可进行28个职业(工种)的初、中级鉴定,年鉴定量突破3000人次。
七、质量保障与特色创新
建立“四维质量监控体系”: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权重40%)、第三方评估机构年度审计、毕业生跟踪调查(覆盖率100%)、教学事故一票否决制。创新推出“技能银行”制度,学生可通过竞赛成绩、创新成果兑换学分。
八、挑战与发展前景
当前面临专业迭代速度滞后于产业升级、高端实训设备维护成本高企等挑战。未来计划重点推进三项改革:建设跨专业数字化实训平台、试点“现代学徒制”国际班、开发微证书课程体系。
通过多维度的分析可见,成都德圣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已形成鲜明的产教融合办学特色,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具有区域示范价值。随着产业变革加速,学校需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教师数字化转型能力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巩固其在西南地区职业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