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四川职院继教院)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四川职院继教院)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是依托省属公办高职院校资源设立的非学历教育服务机构,其办学定位聚焦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构建了涵盖学历提升、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认证的多层次教育体系。学院依托母体院校的实训基地与师资网络,形成了“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办学特色,近年来年均培训规模超1.2万人次,在川内继续教育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然而,随着职业教育改革深化,其课程体系滞后、数字化转型缓慢等问题逐渐显现,需通过优化专业结构、强化政校企合作等路径实现突破性发展。

四	川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办学定位与特色分析

学院以服务在职人员能力提升为核心,构建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双轨模式。依托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的智能制造、现代服务等优势专业,重点开设机电一体化、电子商务等12个专科层次专业,同时针对企业需求定制工业机器人操作、新能源汽车维修等短期培训项目。

核心指标具体内容
目标群体在职人员、退役军人、农民工等
办学层次高起专、专升本、职业技能培训
特色项目"订单式"企业定制培训、1+X证书试点

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专业布局紧密对接四川省“5+1”现代产业体系,但存在结构失衡问题。表1显示,工科类专业占比达65%,而数字经济、康养护理等新兴领域覆盖率不足。课程更新周期平均为3.2年,滞后于产业技术迭代速度。

专业类别开设比例就业关联度
装备制造类42%89%
电子信息类23%82%
现代服务类28%76%
新兴交叉学科7%65%

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采用"专兼结合"模式,专职教师89人(其中高级职称34%),兼职教师主要来自合作企业技术骨干。但双师型教师比例仅58%,且企业导师年授课量不足总课时的15%,实践教学支撑力有待提升。

师资类型数量资质结构
专职教师89人副高以上34%
企业兼职教师120人高级技师41%
双师型教师52人占专职教师58%

教学资源与设施配置

共享母体院校价值2.3亿元的实训设备,但继续教育专属资源匮乏。表2显示,独立配置的教学终端仅占12%,虚拟仿真课程资源库建设滞后,制约了数字化教学实施。

资源类型继续教育占比共享限制
实训设备12%高峰时段需错峰使用
数字课程8%与企业联合开发课程仅占3%
专用教室5%依赖租赁解决扩招需求

学生规模与结构特征

近三年年均学历教育招生3200人,培训学员9000人次,但年龄结构断层明显。表3显示,30岁以上学员占比达67%,与产业新生代技能人才需求存在代际落差。

维度学历教育非学历培训
年均人数32009000
年龄分布20-29岁22%30-45岁71%
就业关联专业对口率68%岗位晋升率76%

社会服务效能评估

累计为186家企业开展定制化培训,但服务深度不足。技术攻关项目参与度较低,仅12%的培训项目包含工艺流程改进内容,未能充分释放产教融合的增值效应。

服务类型年度案例企业满意度
岗前培训45家/年89%
技术提升32家/年78%
资格认证2800人次/年92%

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实行"三阶段"质量监控(招生资格审查、过程性考核、结业验收),但评价标准单一化。企业参与考核的权重仅占15%,导致培训成果与岗位实际需求存在偏差。

质量环节执行标准改进空间
入学测试文化基础+专业认知缺乏岗位适配度评估
教学督导定期听课+学员反馈企业导师参与度低
效果追踪6个月就业回访长期发展监测缺失

发展挑战与对策建议

面临三大核心挑战:一是课程体系与产业转型不同步,二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缺口明显,三是校企合作机制待深化。建议构建"需求导向-动态调整"的专业预警机制,建设区域共享型继续教育云平台,推行"教学工厂"式实训基地共建模式。

  • 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每年发布产业人才需求白皮书
  • 投入专项资金开发虚拟仿真课程,实现50%理论课程线上化
  • 深化"校中厂"建设,引企共建10个大师工作室
  • 完善"培训-就业-再提升"闭环服务,构建终身学习档案系统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在服务区域人才战略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但其发展需突破传统学历补偿教育的局限,向高质量职业能力提升转型。通过强化数据驱动决策、深化产教协同创新,有望打造成为西部继续教育改革的示范标杆。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