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作为四川省内以电子信息和机械制造为特色的中等职业教育机构,长期致力于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学校依托行业资源,构建了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的育人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为区域制造业输送了大量技能型人才。其专业设置紧密对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产业需求,实训设施覆盖率高,师资队伍呈现“双师型”结构特征,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然而,在升学通道拓展、跨区域竞争力提升等方面仍存在优化空间。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78年创建的四川省机械工业技工学校,2013年升格为高职院校后保留中职教育板块。中专部定位于“培养智能制造领域技术骨干”,重点服务成渝经济圈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关键指标 | 2015年 | 2020年 | 2023年 |
---|---|---|---|
年招生规模 | 800人 | 1200人 | 1500人 |
校企合作企业数 | 35家 | 58家 | 76家 |
实训设备总值 | 1200万元 | 2800万元 | 4500万元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现开设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等8个省级重点专业,形成“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双轮驱动架构。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跨专业选修”三级架构,实践课程占比达65%。
专业类别 | 核心课程 | 职业资格证书 |
---|---|---|
机电技术应用 | 液压气动系统安装、CAD机械设计 | 电工证/钳工证 |
电子技术应用 | SMT贴片技术、单片机编程 | 电子设备装接工 |
工业机器人 | 机器人视觉系统、自动化产线调试 | 工业机器人操作证 |
三、师资结构与教学资源
现有专任教师12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8%,“双师型”教师达67%。建有省级精品课程12门,校本教材库收录行业定制教材43种。
教师类型 | 人数 | 占比 | 企业实践经历 |
---|---|---|---|
正高级职称 | 28 | 22.2% | 平均3.2年/人 |
硕士以上学历 | 54 | 43.0% | - |
企业兼职教师 | 37 | 29.4% | 在职工程师 |
四、实训基地建设
建成“厂中校”实训中心3个、虚拟仿真实训室5间,与京东方、富士康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设备更新周期缩短至3年,关键设备数控化率达92%。
实训类型 | 面积 | 工位数量 | 设备价值 |
---|---|---|---|
智能制造实训中心 | 3200㎡ | 180站 | 2800万元 |
电子装调实训室 | 800㎡ | 120站 | 650万元 |
工业机器人实训区 | 500㎡ | 30站 | 980万元 |
五、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近三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保持在91%以上,本地就业占比78%。升学渠道覆盖单招、对口高考等多路径,2023年专升本录取率达26%。
就业方向 | 2021届 | 2022届 | 2023届 |
---|---|---|---|
制造业企业 | 68% | 72% | 75% |
信息技术服务业 | 17% | 19% | 21% |
升学深造 | 12% | 9% | 10% |
六、产教融合机制创新
推行“双主体”育人模式,与14家企业建立现代学徒制试点。开发X证书制度,将华为认证、西门子技术认证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合作模式 | 参与企业 | 覆盖专业 | 培养规模 |
---|---|---|---|
订单班培养 | 京东方、TCL | 电子技术应用 | 年均120人 |
学徒制试点 | 西门子机床、成都航空 | 数控技术 | 年均80人 |
产业学院 | 华为技术、阿里云 | 物联网应用 | 年均60人 |
七、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构建“教学诊断与改进”闭环系统,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近五年淘汰老旧专业3个,新增智能装备维护等前沿专业5个。
质量指标 | 2019年 | 2022年 | 2023年 |
---|---|---|---|
企业满意度 | 86.2% | 91.5% | 93.7% |
核心课证获取率 | 78% | 89% | 94% |
教学事故率 | 0.8% | 0.3% | 0.1% |
八、社会服务能力拓展
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5000人次,为省内6所职业院校提供师资培训。牵头成立成渝电子机械职教联盟,开发共享课程资源包。
服务项目 | |||
---|---|---|---|
新型学徒制培训 | 1800人/年 | ||
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通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实训体系建设,已形成鲜明的产业服务特色。未来需在数字化教学转型、国际化标准引入等方面寻求突破,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和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