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市职业高级中学作为川东北地区县级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其学生信息体系呈现出鲜明的区域性与时代性特征。从2023年在校生数据来看,该校学生规模达287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生占比37.2%,留守学生占比41.5%,凸显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定位。专业设置覆盖现代农业、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12个领域,形成"升学+就业"双轨培养模式,近三年本科升学率稳定在18.7%-21.3%区间,对口就业率达89.6%。学生群体呈现"三多"特征:农村生源多、家庭经济困难多、职业规划模糊多,这与川东北山区产业转型期的人才需求结构形成显著对应关系。

一、学生基础画像分析
类别 | 2021级 | 2022级 | 2023级 |
---|
招生总数 | 983 | 1024 | 869 |
男女比例 | 1:1.2 | 1:1.1 | 1:1.3 |
农村户籍 | 89.7% | 87.4% | 86.1% |
贫困生比例 | 42.6% | 38.9% | 35.2% |
二、专业结构动态演变
专业大类 | 在校生数 | 年均增幅 | 就业对口率 |
---|
信息技术类 | 682 | +15.3% | 92.4% |
加工制造类 | 537 | -4.8% | 81.2% |
旅游服务类 | 328 | +28.9% | 76.5% |
现代农业类 | 294 | +6.7% | 88.9% |
三、升学就业路径分化
发展类型 | 2023届比例 | 主要去向 | 典型合作单位 |
---|
高职单招 | 62.3% |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等 | 成渝双城经济圈院校 |
直接就业 | 28.1% | 达州本地企业 | 玖源农科、巴山机电 |
自主创业 | 9.6% | 农村电商/种养殖 | 京东云仓、扶贫车间 |
四、学业表现特征分析
- 文化课合格率:语文68.2%、数学52.7%、英语49.5%
- 专业技能达标率:82.4%(中级工证书获取率)
- 竞赛获奖: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年均获奖23人次
- 体质测试达标率:64.8%(低于全省职平均72.3%)
五、家庭经济状况图谱
经济压力指数:68.3%家庭年收入≤4万元,其中:
- 纯农业收入家庭:52.7%
- 务工收入为主家庭:34.1%
- 个体工商户家庭:13.2%
教育支出占比:年均学费占家庭收入18.7%,教材教具支出占比9.3%
六、心理健康状态监测
心理问题类型 | 检出率 | 干预措施 | 转介率 |
---|
发展迷茫 | 31.2% | 生涯规划课程 | 12.5% |
人际关系 | 24.8% | 团体心理辅导 | 8.3% |
学业压力 | 18.7% | 分层教学改革 | 5.6% |
七、社会能力培养成效
岗位适应力:实习单位满意度达83.6%,核心能力评价:
- 设备操作:4.2/5分
- 团队协作:3.8/5分
- 问题解决:4.0/5分
资助类型 | 覆盖人数 | 人均金额 | 获得难度评分 |
---|
国家助学金 | 1024 | 2000元/年 | 2.3/5 |
学校奖学金 | 189 | 1500元/期 | 3.7/5 |
| | 通过多维度数据分析可见,万源市职业高级中学学生群体具有显著的"三农"特征和区域产业关联性。在专业建设方面,信息技术类专业的快速扩张与加工制造类的收缩形成鲜明对比,折射出县域产业智能化转型的人才需求变化。升学就业双通道虽已成型,但需警惕"升学热"与"就业冷"的结构失衡风险。家庭经济状况与教育投入的矛盾,叠加心理健康问题的累积效应,对育人质量形成双重制约。未来需重点强化三个方面:一是构建"专业群+产业链"的动态调整机制,二是完善"经济资助+能力提升"的双重支持体系,三是建立"校企社"协同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方能实现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战略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