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大竹县职业中学三中(大竹职中三中)

大竹县职业中学三中(大竹职中三中)

大竹县职业中学三中(以下简称“大竹职中三中”)作为川东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专业布局、强化实践教学,逐步形成“技能立校、多元发展”的办学特色。学校依托大竹县农业大县和制造业升级的区位优势,重点建设现代农业技术、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等专业群,与县域经济需求高度契合。师资队伍方面,通过“校企双聘”模式引入行业专家,形成“理论+实践”复合型教学团队。硬件设施上,校内实训基地覆盖主要专业领域,并与多家企业共建校外实践平台。学生培养方面,推行“1+X”证书制度,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对口升学率逐年提升。然而,学校在高端设备投入、课程数字化转型、横向科研能力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需进一步突破传统职教模式束缚,增强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的核心竞争力。

大	竹县职业中学三中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大竹职中三中前身为1985年创立的大竹县第三职业高级中学,2016年经省教育厅评估认定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始终坚持“扎根县域、服务三农、对接产业”的办学方向,形成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涵盖技能培训、成人教育的多层次办学体系。

发展阶段 关键事件 办学成果
1985-2005年 基础能力建设期 建成机电、计算机等6个基础实训室
2006-2015年 省级重点创建期 获评省级重点职中,开设现代农业技术专业
2016年至今 产教融合深化期 与12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设产业学院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农业+工业+现代服务业”三位一体的专业集群,重点打造现代农业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商务三大骨干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公共基础+专业核心+拓展模块”架构,实践课程占比达60%。

专业类别 核心专业 校企合作项目 技能证书获取率
现代农业 农作物生产技术 智慧农业实训基地 91%
智能制造 数控技术应用 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 87%
数字经济 直播电商运营 短视频创作工坊 89%

三、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通过实施“双师素质提升工程”和“企业工程师引进计划”,形成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截至2023年,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占比38%,“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5%。

师资类型 人数 占比 企业实践经历
专任教师 128人 75% 平均2.3年/人
兼职教师 42人 25% 行业资深技师
硕士以上学历 35人 21% -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条件

学校建有总面积1.2万平方米的实训中心,设备总值超3000万元。重点建设现代农业实训园、智能制造车间、电商直播基地三大实践平台,其中现代农业实训园配备智能温室、无人机植保等先进设备。

  • 实训室配置:数控加工实训室(20台数控机床)、电子商务实战室(直播设备全套)、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中心
  • 校外基地:与蜀丰农业、沃克斯光电等企业共建5个生产性实训基地
  • 数字化资源: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3套,专业教学资源库覆盖率达80%

五、学生发展质量追踪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本地就业占比78%,专业对口率较五年前提升15个百分点。升学渠道持续拓宽,2023年对口单招本科上线率达23%。

指标类型 2021 2022 2023
就业率 91.5% 92.3% 93.1%
本地就业占比 72% 75% 78%
对口升学率 18.7% 21.2% 23.5%

六、产教融合实施路径

学校构建“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机制,与县经开区管委会共建产业学院,引入企业真实生产项目12个。推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组建“订单班”8个,覆盖学生320人。

  • 合作企业类型:装备制造(35%)、现代农业(28%)、数字经济(37%)
  • 技术服务平台: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00人次,技术攻关项目5项
  • 社会服务成效:承接县域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惠及农户1200余户

七、校园文化建设特色

创新实施“工匠文化+红色文化”双育人工程,建设校史馆、大师工作室等文化阵地。开展“技能之星”“创新创业大赛”等品牌活动,形成“崇技尚能”的校园文化氛围。

文化载体 主要内容 参与覆盖率
技能文化节 职业技能竞赛、作品展 95%
社团活动 机器人社、电商创业社等15个 83%
劳动教育 农耕实践、社区服务 100%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方向

当前面临高端实训设备更新滞后、横向科研能力薄弱、数字化转型速度不足等挑战。建议通过争取专项债券资金、深化校企联合研发、建设智慧校园等举措实现突破。

  • 设备升级需求:智能制造实训中心需新增智能生产线2条,预算约800万元
  • 师资提升路径:每年选派20名教师赴企业顶岗实践,引进行业领军人才3-5名
  • 数字化转型: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平台,开发虚拟仿真实训课程10门

大竹县职业中学三中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已形成鲜明的职教特色和区域影响力。未来需紧扣“技能中国”战略要求,在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