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幼师学校

云南昭通幼师学校:培养未来之星,点亮希望之光

云南昭通幼师学校作为滇东北地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始终秉持“培养未来之星,点亮希望之光”的办学理念,扎根乌蒙山区教育沃土。学校依托昭通市“脱贫攻坚示范区”的区位优势,构建了“校地协同、产教融合”的育人体系,累计为云贵川交界区输送万余名幼教人才,毕业生覆盖12个贫困县,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力量。其“双语教学+艺术特长”的培养模式精准对接山区幼儿园实际需求,通过“理论+实训+支教”三维课程体系,将教师职业认同感植入学生成长全过程,形成“招生-培养-就业”良性循环,被誉为“大山孩子的启蒙灯塔”。

云	南昭通幼师学校:培养未来之星,点亮希望之光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云南昭通幼师学校前身为1985年创立的昭通师范学校幼师班,2012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专科层次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校40年来,学校经历三次重大转型:从单一中师培养转向“五年制大专+三年制中专”多元办学;从传统师范教育转向“智慧幼教”数字化转型;从区域性师资补给站升级为滇东北幼教改革示范校。当前,学校锚定“乡村幼教人才摇篮”战略定位,重点打造“彝汉双语师资”“山区保教管理”“留守儿童心理干预”三大特色方向,与地方政府共建“镇彝威”革命老区幼教振兴实验区。

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学校构建“三阶递进”培养体系:一年级实施“职业认知+基础素养”筑基计划,通过《乌蒙地区文化概论》《儿童行为观察》等课程强化乡土情怀;二年级开展“技能分流+专项提升”精修计划,设置民族舞蹈、手工制作、数字绘本等8个技能模块;三年级推行“顶岗实习+定向就业”双轨制,与200余所乡镇幼儿园建立“订单式”培养机制。近年来创新推出“1+X”证书制度,将保育员资格证、感统训练师等职业技能认证纳入必修范畴,实现毕业证与岗位资质证“双证融通”。

三、师资队伍建设成效

指标类别云南昭通幼师学校云南其他地州幼师学校全国中职幼师院校均值
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8%26%22%
硕士以上学历教师62%41%35%
双师型教师比例89%67%58%
企业兼职教师人数47人28人15人

数据显示,该校师资队伍呈现高学历、双师型、结构化特征。通过实施“教授下乡”“园长进校”计划,聘请昭通市幼儿园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担任实践导师,形成“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行业专家”三级教学团队。2023年启动“乌蒙幼教名师培育工程”,选拔30名青年教师赴上海、苏州跟岗研修,带动整体教学水平跃升。

四、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

课程类型核心课程特色课程实践课程占比
专业必修课学前心理学、幼儿卫生学、幼儿园课程论彝族民间舞、乌蒙方言童谣创编45%
选修课程幼儿戏剧表演、数字化教育资源制作山区留守儿童心理辅导、乡村幼儿园环境创设-
隐性课程红色文化研学、非遗技艺传承模拟家庭养育、社区育儿服务-

学校打破传统学科体系,构建“基础能力+岗位技能+拓展素养”三维课程模块。重点开发《昭通方言与童谣创作》《山区幼儿园应急救护》等12门本土化教材,建成“虚拟仿真幼儿园”“儿童行为观察实验室”等实训平台。推行“三真三实”教学模式(真实场景、真实任务、真实评价;实用技能、实战演练、实效考核),使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匹配度达92%。

五、学生发展与社会贡献

指标名称2020届2021届2022届
初次就业率94.7%96.2%97.5%
对口就业率89.3%92.1%94.6%
基层就业比例81.5%83.7%85.9%
创业率2.8%3.5%4.2%

近三年数据显示,学校毕业生持续向基层幼儿园输送新鲜血液。通过实施“春晖计划”,组织毕业生返乡任教,带动镇雄、彝良等深度贫困县学前三年入园率提升至89%。2023年开展“幼师助力乡村振兴”行动,选派200名优秀毕业生进驻“一村一幼”教学点,开发《大山里的节气》《乌蒙小小讲解员》等乡土课程资源包,惠及3.2万名山区儿童。

站在“十四五”新起点,云南昭通幼师学校正加快推进“智慧幼师”数字化转型工程,建设滇东北幼教大数据平台,探索“AI+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深化与长三角优质幼教集团的合作,引入国际蒙特梭利认证体系,这所高原幼师名校将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教育动能,让更多山区儿童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1134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