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幼师学校

师范学校南充(南充师范)

南充师范学校作为川东北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基地,历经百年发展积淀,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与区域影响力。学校以师范教育为根基,构建了涵盖文理学科的综合性人才培养体系,在教师教育领域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积极探索应用型转型路径。据2023年数据显示,学校拥有16个二级学院、45个本科专业,其中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达8个,师范类专业占比超过60%。师资队伍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42%,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3%以上,其中教育系统就业占比达78%。硬件设施方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突破2.3亿元,图书馆藏书量达180万册,建有省内领先的教师教育实训中心。

师	范学校南充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可追溯至1903年创办的顺庆府中学堂,历经川北师范学院、南充师范专科学校等发展阶段,2003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当前定位为"扎根川东北、服务基础教育、培养卓越教师"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形成"师范为体、文理并重、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

发展阶段关键事件重要成果
1903-1950初创期(顺庆府中学堂)培养川东北地区首批新式师资
1950-2003专科教育阶段获评全国先进师范专科学校
2003-至今本科办学时期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

二、学科专业建设

现有教育学、文学、理学三大学科集群,构建"教师教育+应用文科+新兴工科"的专业布局。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4门,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

专业类别省级一流专业特色方向就业相关度
师范类语文教育、数学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92%
非师范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慧校园建设85%
艺体类音乐学非遗传承教育88%

三、师资队伍结构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构建"教学名师+行业导师"双师型队伍。截至2023年,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占比31%,较五年前提升18个百分点。

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实践经历
正高18%、副高34%博士31%、硕士57%45岁以下76%半年以上企业实践62%

四、人才培养模式

推行"校地协同、产教融合"培养机制,与川内21个市县教育局建立战略合作。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近三年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

  • 构建"通识+专业+实践"三维课程体系
  • 实行"双导师制"(学术导师+实践导师)
  • 开发教师教育虚拟仿真实验项目12个
  • 建立基础教育改革观察站8个

五、科研与社会服务

近五年纵向科研项目经费年均增长15%,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7项。建有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等4个省级平台。

核心科研指标(2019-2023):
  • 发表论文总量:2345篇(年均增长8%)
  • 授权发明专利:47项(较上届增长65%)
  • 横向课题经费:累计3800万元
  • 智库报告被采纳:17份

六、学生发展质量

毕业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保持在85%以上,考研录取率年均12%。建立"西部计划"专项通道,基层就业比例连续五年超60%。

评价维度20192020202120222023
初次就业率91.2%90.5%92.1%93.4%94.2%
专业对口率83%85%82%86%88%
用人单位满意度92%93%94%95%96%

七、国际化办学

与泰国清迈大学等8所境外高校建立合作,年均交换生规模达50人。开发国际中文教育课程包,承担"汉语桥"线上项目。

项目类型合作院校年度规模重点领域
学分互认马来西亚理科大学30人/年教育学、管理学
联合培养韩国又石大学20人/年学前教育
短期研学台湾彰化师大50人/年文化体验项目

八、发展挑战与对策

面临师范院校转型压力、区域竞争加剧等挑战。实施"数字赋能计划"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设立乡村振兴教育专项基金,深化"校政企"协同创新机制。

  • 数字化转型: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15个
  • 服务地方:年培训乡村教师超2000人次
  • 专业优化:停招3个低效专业,新增人工智能教育等方向
  • 资源整合:组建嘉陵江教育发展联盟

南充师范学校通过百年积淀形成的师范教育传统,在新时代展现出强大的适应性与创新力。其"立足地方、深耕教育"的办学理念,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显著特色。面对高等教育变革趋势,学校正通过数字化转型、专业结构调整、产教深度融合等举措,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未来需在国际化水平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新兴学科培育等方面加大投入,以实现从传统师范院校向现代化应用型大学的转型升级。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3702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