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民族幼儿师范学校作为四川省民族地区重要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其专业设置紧密围绕民族地区幼教需求,形成了以学前教育为核心、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办学特色。学校现有专业涵盖学前教育、早期教育、艺术教育等领域,其中学前教育专业作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构建了“理论+实践+民族文化”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近年来,学校通过增设民族艺术方向、双语教育模块等特色课程,显著提升了专业竞争力。根据2023年招生数据显示,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占比达78%,早期教育等新兴专业报考人数年均增长15%。
一、专业体系架构
学校构建了以学前教育为主体,早期教育、艺术教育为支撑的“一体两翼”专业格局。其中,学前教育专业下设民族艺术教育、双语教育两个方向,早期教育专业聚焦0-3岁婴幼儿照护,艺术教育专业侧重民族音乐与舞蹈传承。
专业类别 | 专业名称 | 方向细分 | 学制 |
---|---|---|---|
学前教育类 | 学前教育 | 民族艺术教育、双语教育 | 5年 |
早期教育 | 婴幼儿保育、家庭教育指导 | 5年 | |
艺术教育类 | 民族音乐舞蹈 | 声乐表演、舞蹈编导 | 3年 |
文化基础类 | 幼儿英语教育 | 少儿英语教学法、跨文化交际 | 3年 |
二、核心专业课程设置
各专业课程体系突出“民族性+专业性”双重特征,形成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4:6的占比结构。
课程类型 | 学前教育专业 | 早期教育专业 | 艺术教育专业 |
---|---|---|---|
民族文化类课程 | 彝族民间舞、藏羌音乐鉴赏 | 民族育儿习俗、双语早教实务 | 民族器乐演奏、非遗手工技艺 |
专业核心课程 | 学前心理学、幼儿园活动设计 | 婴幼儿发展评估、早教机构管理 | 艺术教育学、舞台表演实践 |
实践课程占比 | 45% | 50% | 60% |
三、师资队伍结构
学校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专业课教师中具备幼儿园高级教师资格者占65%,民族艺术类教师全部持有非遗传承人证书。
师资类别 | 总数 | 高级职称占比 | 硕士以上学历 | 双师型教师 |
---|---|---|---|---|
学前教育专业 | 82人 | 42% | 38% | 91% |
早期教育专业 | 35人 | 31% | 26% | 83% |
艺术教育专业 | 28人 | 39% | 43% | 89% |
四、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建成“校园协同”实训网络,与凉山州32所幼儿园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实训设备总值达2300万元。
- 校内实训室:配备儿童行为观察室、蒙台梭利教室等12类功能室
- 校外实践基地:包含民族地区乡镇中心园、民办普惠园等6种类型
- 民族教育特色:建有彝绣工坊、藏族唐卡工作室等非遗传承基地
五、民族教育特色创新
学校将民族语言能力培养纳入必修课体系,开发《彝汉双语教学法》《藏族童谣创编》等特色教材,近三年累计培养双语幼师460名。
六、就业质量分析
2023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8.7%,其中89%进入民族地区公办幼儿园,平均初次就业月薪3800元。
七、专业发展动态
响应国家托育政策,学校计划2024年增设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拟投入500万元建设智能化托育实训中心。
八、社会服务能力
学校年均开展幼师国培项目8期,培训民族地区幼教工作者1200人次,开发《民族地区家园共育指南》等5部培训教材。
经过多年发展,西昌民族幼儿师范学校形成了“扎根民族地区、服务基层幼教”的鲜明办学特色。其专业设置既保持学前教育传统优势,又通过早期教育、艺术教育等新兴专业的拓展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在民族艺术传承、双语教育创新方面的探索,有效缓解了民族地区“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幼师短缺问题。随着国家对民族地区教育投入的持续加大,学校正朝着建设西部民族地区幼教人才培养高地的目标稳步迈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37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