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吉祥作为西昌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西昌幼专”)的核心成员之一,其个人发展与学校教育事业深度绑定。从教学实践到科研创新,从社会服务到专业建设,徐吉祥的职业生涯展现了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多维角色。其工作成果不仅体现在个人荣誉积累上,更通过课程改革、师资培养等路径推动学校整体发展。尤其在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徐吉祥结合凉山彝区文化特点,构建了“校-地-园”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幼教人才培养体系。
在教学创新层面,徐吉祥主导开发的《民族地区幼儿园游戏化课程设计》课程,通过引入彝族传统游戏元素,使理论教学与地域文化实践相结合,学生就业对口率提升至89%。科研方面,其主持的“民族地区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课题,为凉山州14个县市的学前教育资源布局提供数据支撑。社会服务维度,徐吉祥牵头建立的“彝汉双语早教干预项目”,累计培训基层幼教工作者2300余人次,惠及偏远山区儿童超万名。
以下从八个维度对徐吉祥的职业贡献进行系统性分析:
一、个人背景与职业发展轨迹
时间阶段 | 关键事件 | 成果表现 |
---|---|---|
2015-2018年 | 参与学校筹建工作 | 制定6个核心专业教学标准 |
2019-2021年 | 担任学前教育系主任 | 创建“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 |
2022年至今 | 主持省级重点课题 | 发表民族幼教专题论文8篇 |
二、教学创新与课程建设
徐吉祥构建的“三维四阶”课程模型,将民族艺术传承、教育心理学、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培养体系。其主讲的《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课程采用“双师同堂”模式,理论授课与幼儿园现场实训占比达1:1。
课程类型 | 创新举措 | 实施效果 |
---|---|---|
民族文化类 | 开发彝绣手工课程包 | 学生作品获省级金奖3项 |
教育技术类 | 引入VR虚拟仿真教学 | 实训效率提升40% |
实践类 | 建立“1+N”跟岗机制 | 合作幼儿园增至58所 |
三、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其主持的“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研究成果,被凉山州教育局采纳为评估标准。研发的《彝汉双语早教资源包》在昭觉、美姑等县实现全覆盖,配套培训使当地教师双语教学能力达标率从62%提升至89%。
科研项目 | 转化形式 | 社会效益 |
---|---|---|
省级重点课题 | 政策建议报告 | 影响3个地市学前教育政策 |
校级教改项目 | 实训教材出版 | 发行量突破1.2万册 |
横向合作课题 | 在线课程开发 | 服务基层教师1.5万人次 |
四、社会服务与区域贡献
徐吉祥带领团队开展的“民族地区幼教帮扶计划”,通过“送教到县+远程培训”模式,三年内为12个脱贫县培养骨干教师486名。其设计的“移动式幼教资源箱”项目,解决高原地区幼儿园教具短缺问题,惠及79所乡村幼儿园。
五、专业建设与团队培育
作为省级学前教育专业带头人,徐吉祥创新实施“导师组-项目组”联动机制,培养青年骨干教师18人。其负责的“民族幼教创新团队”获评四川省高水平教学团队,团队研发的《民族地区幼儿园环境创设规范》成为行业标准。
六、民族教育特色实践
在课程体系中融入彝族民间游戏、口传文学等文化元素,开发《彝族童谣绘本》《山地幼儿园体育游戏集锦》等特色教材。建立的“民族幼教文化传承基地”年均接待参观学习200余次,成为展示凉山幼教特色的窗口。
七、国际化视野拓展
牵头与泰国清迈大学建立“东盟幼教研究中心”,联合开发《跨国民族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融合应用》课程。组织中泰师生共同完成“东南亚民族玩具数字化改造”项目,获国际幼教创新大赛银奖。
八、未来发展与挑战应对
面对民族地区人口流动带来的教育需求变化,徐吉祥提出“弹性学制+季节定制课程”改革方案。针对数字化转型需求,其团队正研发基于AI的彝汉双语语音评估系统,预计2024年投入试点应用。
通过多维度分析可见,徐吉祥的职业路径与西昌幼专的发展使命高度契合。其在民族地区幼教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扶贫实践、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形成显著特色,特别是在破解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难题上展现出较强的科研转化能力。未来需在教育数字化升级、跨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持续突破,以巩固民族地区师范院校的办学优势。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39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