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阆中师范学校作为川东北地区历史悠久的师范教育机构,始终以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为核心使命。该校扎根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阆中,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现代化教育理念,构建了“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三位一体的办学特色。自1950年建校以来,学校累计为川陕渝地区输送了3万余名合格教师,被誉为“嘉陵江畔教育人才的摇篮”。其办学历程经历了从中等师范到高等专科的转型,现为公办综合性师范院校,拥有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等特色专业群,并与多所高校建立“3+2”专升本通道。近年来,学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实践技能培养,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在四川省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50年创立的川北区阆中师范学校,1952年更名为四川省阆中师范学校,2000年划归地市级管理并启动五年制小教大专班试点。2018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正式开启全日制专科层次师范教育。
关键节点 | 年份 | 事件 |
---|---|---|
建校时间 | 1950年 | 川北区阆中师范学校成立 |
首次转型 | 2000年 | 开办五年制大专教育 |
升格高职 | 2018年 | 获批高等专科学校 |
二、学科专业布局
学校形成以师范教育为主体,涵盖文理艺多学科的“1+N”专业体系。重点建设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语文/数学方向)、音乐教育等核心专业,其中学前教育专业被列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特色方向 |
---|---|---|
师范教育类 | 学前教育 | 幼儿园管理、艺体特长 |
师范教育类 | 小学教育 | 全科教学、信息技术融合 |
艺术教育类 | 音乐教育 | 民族音乐传承、合唱指挥 |
三、师资队伍建设
现有教职工24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8人,副高级职称75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比达68%。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聘请一线特级教师32人担任实践导师。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
正高级职称 | 18 | 7.3% |
副高级职称 | 75 | 30.5% |
硕士及以上 | 167 | 68% |
四、人才培养模式
推行“校地协同、课岗融通”培养机制,与阆中市教育局共建教师发展中心,在12所中小学设立实践基地。实施“三阶段递进式”教学:第1-2学期夯实理论基础,第3-4学期开展跟岗实训,第5-6学期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
- 理论教学占比45%
- 校内实训占比30%
- 校外实践占比25%
五、校园基础设施
占地总面积480亩,建筑面积18.6万平方米,建有数字化钢琴教室、智能录播教室等先进设施。图书馆藏书42万册,其中师范教育类典籍占35%,订阅专业数据库6个。
设施类型 | 数量 | 功能特点 |
---|---|---|
专业实训室 | 46间 | 含蒙台梭利实训室、科学探究馆 |
智慧教室 | 28间 | 配备交互式触控大屏、AI教研系统 |
校外基地 | 23处 | 覆盖城乡中小学及幼儿园 |
六、学生发展质量
近五年毕业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达92%,普通话二甲通过率98%。2022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12.5%,对口升学率居全省同类院校前三。
指标类型 | 2022届数据 | 全省均值 |
---|---|---|
就业率 | 96.8% | 91.5% |
专升本录取率 | 18.2% | 14.3% |
用人单位满意度 | 94.6% | 89.2% |
七、社会服务贡献
承担国培计划、川陕革命老区教师轮训等项目,年培训规模超5000人次。组建“阆师援教团”赴凉山州开展支教服务,累计派遣志愿者312人次。
- 国培项目覆盖8个市州
- 开发校本培训课程42门
- 援建乡村学校图书角15个
八、未来发展愿景
按照《四川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学校启动“双师双能”提升工程,计划至2025年建成省级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重点推进学前教育专业群数字化转型,建设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打造川东北基础教育智库。
历经70余载积淀,四川阆中师范学校始终坚守师范教育初心,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显著优势。面对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需求,学校正通过数字化转型、深化产教融合等举措,着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卓越教师,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41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