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幼师学校

邛崃师范学校陈路(邛师陈路)

陈路作为邛崃师范学校的核心管理者与教育实践者,其办学理念与行动深刻影响了学校的发展方向。通过梳理其任职期间的关键举措可见,他主导的“校地协同育人”模式将师范教育与地方基础教育需求深度绑定,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师资建设方面,其推行的“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使学校高级教师比例从2018年的32%提升至2023年的47%,显著高于四川同类师范学校平均水平。课程改革中,他牵头开发的“乡村教育情境化课程包”被纳入四川省中小学教师培训资源库,实现教育成果的区域辐射。硬件升级层面,其主持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使生均教学设备值达到2.3万元,较2018年增长180%。值得注意的是,陈路特别注重教育链与产业链的衔接,通过建立“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实践基地,使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2%以上。这些实践不仅重塑了邛崃师范的学校生态,更为县域师范院校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邛	崃师范学校陈路

一、教育背景与职业履历

陈路毕业于西南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曾任职于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016年调任邛崃师范学校校长。其学术背景与管理经验形成“理论-政策-实践”的完整闭环,这在其主导的“三元协同”改革中得到体现:将教育理论研究转化为课程标准,将政策要求细化为教学规范,将实践经验反哺为科研课题。

维度 陈路 四川A师范学校校长 四川B师范学校校长
最高学历 教育学博士 教育硕士 理学学士
省级以上教研课题数 8项 3项 1项
基层教育工作经验 12年(含乡村学校3年) 8年 5年

二、教学改革实施路径

陈路提出的“三维能力矩阵”教学模式,将师范生核心素养分解为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育技术三个维度,通过“诊断-训练-评估”闭环系统实现精准培养。该模式使学校近三届毕业生教学技能考核优秀率从58%提升至82%,在2022年四川省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中,该校获奖数量位列同类院校第二。

改革措施 实施效果 区域排名变化
课堂教学“五维观察法” 教师课堂问题发现效率提升40% 从第7升至第2
实习双导师制 实习满意度达94.6% 跃居榜首
课程模块化重组 选修课程参与度提高65% 保持前三

三、师资队伍建设成效

通过“青蓝工程2.0”计划,陈路构建了阶梯式教师发展体系。该体系将教师分为新锐、骨干、领军三个层次,配套差异化培养方案。2020-2023年间,学校新增省级教学名师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2人,教师团队在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一等奖数量居全省前三。

指标 2018年 2023年 增长率
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比 41% 68% 65.9%
双师型教师比例 29% 54% 86.2%
教师人均培训学时 32小时 87小时 171.9%

四、科研创新能力提升

陈路任职期间确立“教育现场即研究场”的科研导向,建立“问题导向-项目驱动-成果转化”的科研机制。其主持的“县域教师发展支持系统研究”获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相关成果已在省内8个区县推广应用,带动学校纵向科研经费从年均45万元增至230万元。

年份 科研项目数 论文发表量 专利授权数
2018 14项 28篇 0项
2020 26项 47篇 2项
2023 42项 83篇 7项

五、校园文化建设实践

陈路提出“师范文化可视性工程”,将抽象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象文化符号。通过建设校史数字馆、师德主题公园、教育家名言长廊等文化载体,形成“一墙一景皆课程”的浸润式育人环境。该工程使学校文化认同度调查得分从68.3分提升至89.6分,相关经验被《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

文化项目 建设投入(万元) 文化活动参与率 师生满意度
师德养成计划 85 98% 93.5%
校友文化传承工程 120 87% 89.2%
教育遗产保护项目 60 78% 82.1%

六、社会服务贡献度

依托陈路设计的“教育服务立交桥”体系,邛崃师范学校构建起覆盖教师培训、教育咨询、文化传播的多元服务体系。近三年累计为周边区县开展教师轮岗培训1200余人次,承接教育扶贫项目23个,其“乡村教师成长支持计划”使帮扶学校教学质量平均提升15个百分点。

服务项目 年度服务量 受益人数 经济效益(万元)
教师国培项目 8期/年 320人/年 180
校地合作课题 15项/年 间接受益8000+ 230
社区教育服务 42场/年 5600人次/年 95

七、学生发展质量监控

陈路建立的“四维质量监测模型”,从知识掌握、技能应用、职业认知、社会适应四个维度构建评价体系。通过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和用人单位反馈,形成动态调整机制。该机制实施后,毕业生教师资格证考试通过率从78%提升至93%,用人单位满意度从81%提高至94%。

监测指标 2018年数据 2023年数据 提升幅度
毕业三年内晋升骨干教师比例 27% 48% 77.8%
专业对口就业率 79% 92% 16.5%
雇主满意度指数 3.8/5 4.6/5 21.1%

八、数字化转型进展

在陈路的推动下,学校完成“智慧师范”三期建设工程,构建起包含教学大数据分析平台、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智能教研共同体的数字化生态。其中,其主导开发的“课堂教学智能诊断系统”已申请软件著作权,并在川内6所师范学校推广使用。

数字化项目 建设阶段 应用场景覆盖度 师生使用频率(次/周)
智慧教研平台 全面应用 100%教研组 230+
虚拟微格教室 试点运行 学前教育专业 150+
学情预警系统 局部推广 60%班级 80+

通过对邛崃师范学校陈路办学实践的多维度剖析,可以清晰看到其“教育家型校长”的实践特征。在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当下,其将县域师范院校的地域局限性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战略优势,通过系统性创新打破传统师范教育的路径依赖。特别是在教师培养模式重构、教育服务价值延伸、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形成的实践经验,不仅使邛崃师范实现从“传统师范”到“现代教育服务商”的蜕变,更为新时代地方师范院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小切口、大纵深”的改革样本。随着其倡导的“教育生态共同体”理念持续深化,这所百年老校正在书写着服务乡村振兴、引领教育创新的时代新篇章。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4256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