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川南地区唯一一所以培养幼儿教师为核心职能的公办专科院校。学校扎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腹地,依托内江市深厚的教育底蕴,构建了以学前教育为龙头、艺术教育为特色的专业体系。作为四川省学前教育发展联盟成员单位,该校在师资培养模式创新、校地协同育人等方面形成显著优势。近年来通过"校中园"实践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占比提升等举措,毕业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川南地区幼儿园新任教师中该校毕业生占比超过1/4,彰显区域幼教人才供给核心地位。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可追溯至1956年创建的内江幼儿师范学校,2019年经四川省政府批准升格为专科院校。现为省级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承担着川南地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在职幼师培训等核心职能。
指标 | 川南幼儿师范 | 四川幼儿师范 | 重庆幼儿师范 |
---|---|---|---|
建校时间 | 1956年(中专起点) | 1978年 | 1956年 |
办学层次 | 专科(含五年制大专) | 本科+专科 | 本科+专科 |
核心定位 | 川南幼教人才培养基地 | 全省幼教人才高地 | 西部幼教创新示范校 |
二、学科专业布局
构建"学前教育+"专业集群,形成早期教育、音乐教育等8个专科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2个。2023年新增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填补川南地区婴幼儿照护人才培养空白。
专业类别 | 川南幼儿师范 | 四川幼儿师范 | 重庆幼儿师范 |
---|---|---|---|
主干专业 | 学前教育(含早教方向) | 学前教育(双语方向) | 学前教育(艺术方向) |
特色专业 | 音乐教育、美术教育 | 舞蹈教育、体育教育 | 婴幼儿托育服务 |
专业总数 | 8个 | 15个 | 12个 |
三、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双百工程"人才计划,现有专任教师216人,其中正高职称12人,副高职称68人,硕士以上学历占比78%。建有川南幼教名师工作室5个,聘请幼儿园一线骨干教师担任实践导师。
指标 | 川南幼儿师范 | 四川幼儿师范 | 重庆幼儿师范 |
---|---|---|---|
师生比 | 1:14.8 | 1:16.2 | 1:15.5 |
双师比例 | 63% | 71% | 68% |
高级职称占比 | 36% | 42% | 40% |
四、教学实践体系
构建"三位一体"实践教学网络,校内建有儿童行为观察实验室、蒙台梭利实训室等23个专项实训场所,与68所省级示范幼儿园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推行"1+X"证书制度,保育员资格证通过率达92%。
- 建成川南首个智慧幼教实训中心,配备虚拟现实早教课程开发系统
- 实施"三阶段递进式"实习:见习(第1学期)→跟岗(第3学期)→顶岗(第5学期)
- 开发《川南民间游戏资源库》,收录传统幼儿游戏案例236个
五、人才培养成效
近三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专业对口率91.7%。2023年四川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获一等奖2项,位居同类院校前列。
指标 | 川南幼儿师范 | 四川幼儿师范 | 重庆幼儿师范 |
---|---|---|---|
就业率 | 98.3%(2023) | 97.5% | 96.8% |
专升本率 | 18.6% | 22.3% | 19.2% |
用人单位满意度 | 94.5% | 93.2% | 92.8% |
六、科研与社会服务
近三年立项省级以上课题47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组建"川南幼教发展研究中心",完成《县域幼儿园质量提升路径研究》等决策咨询报告12份。年均开展幼师国培项目培训超3000人次。
- 开发《幼儿园应急事件处理》等特色培训课程包,被纳入四川省幼师继续教育必修课
- 与内江市第一幼儿园共建"园长实训基地",年培养幼儿园管理人员80余人
- 牵头制定《川南地区普惠性民办园评估标准》,推动区域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七、校园文化建设
打造"红黄蓝"三色文化体系:红色传承(张大千美术馆思政基地)、黄色关爱(儿童文学创作工坊)、蓝色创新(智慧幼教研发中心)。每年举办"未来教师成长节",涵盖师德剧演、保教技能比武等特色活动。
文化品牌 | 川南幼儿师范 | 四川幼儿师范 | 重庆幼儿师范 |
---|---|---|---|
特色活动 | 儿童戏剧节、川南童谣创编赛 | 蜀派幼儿武术展演 | 三峡幼教论坛 |
文化载体 | 《幼师之声》广播站、儿童绘本馆 | 幼儿非遗工坊 | 智慧幼教体验馆 |
社团数量 | 32个(含15个专业类社团) | 45个 | 38个 |
八、发展挑战与机遇
当前面临本科层次幼教人才培养缺失、数字化转型压力等挑战。但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带来新机遇,学校正筹建"智慧幼教产业学院",与华为合作开发幼儿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力争打造西部幼教数字化改革示范校。
作为区域幼教人才供给的核心阵地,该校通过深化"校地园"协同育人机制,持续强化"实践导向"办学特色。未来需在拓展本科教育通道、加强国际幼教交流等方面突破,以更好服务成渝地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44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