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幼师学校

四川巴中通江师范学校(通江师范学校)

四川巴中通江师范学校是川东北地区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中等师范教育机构,其发展脉络与我国基础教育变革紧密相连。作为通江县唯一保留师范特色的公办中专学校,该校在教师培养、文化传承、职普融通等领域形成显著优势。据2023年数据显示,学校拥有教职工187人,开设8个师范类专业,年均输送基层教育人才超500人,毕业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连续五年达98%以上。在办学定位上,该校既保留传统师范技能培养特色,又积极拓展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形成"基础文理+艺术特长+数字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四	川巴中通江师范学校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维度通江师范达州师范南江小河职中
创办时间1952年1940年1987年
办学层次三年制中师五年制大专综合高中
核心定位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城市教育人才储备普职融合教育
政策支持省乡村振兴重点校国家示范性高职县域职教中心

相较于达州师范的高等教育转型,通江师范坚守中等师范教育阵地,近五年累计投入1.2亿元用于实训设施升级。其"定向招生-专项培养-回源就业"模式,使90%毕业生扎根巴中市县域以下学校,有效缓解革命老区师资结构性短缺问题。

二、师资结构与教学资源

指标通江师范省级示范中师均值
专任教师数168人142人
硕士占比38%29%
双师型教师67人45人
生师比15:118:1
实训室价值3800万元3200万元

学校构建"理论导师+实践导师"双轨制教学团队,从巴中中学等重点学校聘请特级教师32人担任兼职导师。其学前教育专业配备的蒙台梭利实训室、智能钢琴教室等设施,在川东北地区同类学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三、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专业类别通江师范广元师范巴中职中
师范类专业8个5个3个
非师范专业2个4个6个
省级重点专业小学教育英语教育
特色课程红色文化研学
川陕方言教学
航空服务礼仪
旅游英语
现代农业技术

该校保留汉语言文学、数学教育等传统优势专业,同时新增智慧养老、特殊教育等紧缺方向。其独创的"红色基因+师范本色"课程体系,将川陕革命根据地史融入教育学原理课程,开发《赤化全川》等校本教材12套。

四、学生规模与生源质量

年份201820222023
招生数680人520人450人
本科上线率12%18%22%
定向生比例75%82%88%
贫困生占比41%38%35%

随着教师编制考试竞争加剧,学校实施"文化素质+专业技能+艺体特长"三位一体培养模式,近三年音体美特长生录取比例提升至35%。其与西华师范大学联合开展的"2+3"贯通培养项目,已输送126名学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

五、就业质量与职业发展

指标通江师范全国中师均值
初次就业率97.6%92.4%
教育系统就业89.3%78.5%
公招入编率61%47%
3年留存率82%68%
平均起薪3820元3450元

学校建立"就业-培训-跟踪"闭环体系,对未入编毕业生提供免费岗前培训。其毕业生在通江县乡镇中小学任教满3年,可优先调入县城学校的政策,显著提升了职业稳定性。

六、教学成果与技能培养

项目通江师范达州师范
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近五年)7项
师生竞赛获奖国家级42人次
省级186人次
国家级95人次
省级312人次
1+X证书覆盖率85%92%
校企合作项目12个25个

在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该校学生在教学设计、数字故事创作等赛项斩获二等奖。其开发的"乡村课堂远程诊断系统"获得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被应用于巴中市62所乡村学校的教学改进。

七、基础设施与信息化建设

类别通江师范省级标准值
校舍面积8.6万㎡7.5万㎡
实训工位2800个2000个
图书藏量26万册18万册
数字资源12TB8TB
智慧教室45间30间

学校建成覆盖全校的5G教育专网,开发"红城师范"在线教学平台,疫情期间实现98%课程云端开课。其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可模拟30种教学场景,支撑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的实践教学。

八、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

  • 年均开展教师继续教育4000人次,覆盖巴中市72%乡镇学校
  • 组建"红色文化宣讲团",近三年开展校史宣讲136场
  • 运营"川陕革命根据地教育史馆",接待参观者2.4万人次
  • 开发《赤色讲堂》《巴山教韵》等地方文化课程包
  • 与17所乡村小学建立"院校共建"帮扶机制

学校将王维舟、李先念等革命先辈的教育理念融入校风建设,其"红烛精神育人工程"获评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案例。每年寒暑假组织的"未来教师下乡"活动,为偏远地区儿童提供超5000课时的公益教学。

经过七十年发展积淀,四川巴中通江师范学校形成了"扎根革命老区、服务乡村教育"的鲜明特色。在基础教育师资培养面临转型压力的背景下,该校通过强化师范本色、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培养模式,实现了传统中师的现代化转型。其"定向招生-精准培养-全程跟踪"的人才培养闭环,为贫困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这所具有红色基因的师范学校有望在新时代焕发更大生机。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6813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