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在化学类专业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布局完善,形成了以化工产业需求为导向、多主体办学的格局。目前全市共有5所主要开设化学相关专业的公办中专学校,涵盖化学工艺、工业分析、化工机械等核心专业,其中3所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这些学校普遍采用"校企合作+实训强化"的培养模式,与川内大型化工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近三年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从专业设置看,传统化工生产技术仍为骨干专业,同时新增新能源材料、环境监测等新兴方向,部分学校还开设"3+2"中高职衔接班。师资方面,高级职称教师占比约35%,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60%,实训设备总值普遍突破2000万元。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背景
成都化学类中专教育可追溯至1958年化工部属技校体系,现保留学校多经历三次重大转型:
- 成都化工职业技术学校:前身为1965年创建的四川化肥厂技工学校,2005年划转地方管理后升格为省级重点
- 四川化工高级技工学校:1978年依托泸州化专设立,2012年迁址成都并纳入省属技工院校序列
- 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化工校区):2011年由原成都化工技校与工业学校合并组建,现为国家级示范校
学校名称 | 创办时间 | 主管部门 | 重点资质 |
---|---|---|---|
成都化工职业技术学校 | 1965年 | 成都市教育局 | 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
四川化工高级技工学校 | 1978年 |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 |
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 2011年(整合) | 成都市教育局 | 国家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校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各校核心专业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课程模块包含公共基础课(30%)+专业核心课(50%)+拓展选修课(20%):
专业方向 | 主干课程 | 职业资格证书 | 对应产业 |
---|---|---|---|
化学工艺 | 化工单元操作、反应器原理、精馏技术 | 化工总控工(中级) | 基础化学品制造 |
工业分析 | 仪器分析、油品检测、质量控制 | 化学检验员(高级) | 石化产品检测 |
化工机械维修 | 钳工工艺、焊工技术、设备养护 | 钳工/焊工职业资格 | 设备维保服务 |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占兼职教师比例达45%,形成"理论+实操"双导师制:
学校名称 | 专任教师数 | 高级职称占比 | 双师型教师 | 实训室数量 |
---|---|---|---|---|
成都化工职业技术学校 | 128人 | 38% | 65% | 28个 |
四川化工高级技工学校 | 92人 | 42% | 70% | 19个 |
成都市工业职校化工校区 | 85人 | 33% | 62% | 22个 |
四、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构建"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培养模式,重点合作企业包括:
- 四川美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年产尿素80万吨)
- 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一体化)
- 成都硅宝科技(有机硅新材料龙头)
- 迈克生物(体外诊断试剂领军企业)
典型合作项目如"川化班"实施现代学徒制,企业提供奖学金覆盖学费60%,设立专项实训基金年均200万元。
五、升学就业与发展空间
毕业生呈现"四分天下"格局:
去向类别 | 占比 | 典型院校 | 合作企业 |
---|---|---|---|
高职升学 | 45% |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 中丝集团 |
直接就业 | 38% | - | 泸天化股份 |
自主创业 | 10% | - | 精细化工门店 |
兵役入伍 | 7% | - | 战略支援部队 |
六、实训条件与设施配置
重点建设仿真化工生产线与虚拟实训中心,设备配置呈现三级梯度:
- 基础层:常规分析仪器、单元操作装置(价值占比40%)
- 提升层
四川化工高技校建有西南首个"化工安全体验馆",配置事故模拟处置系统12套。
七、技能竞赛与创新成果
近五年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27项,形成"岗课赛证"融通机制:
赛事名称 | 获奖等级 | 指导教师 | 转化成果 |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化工生产技术) | 二等奖 | 李XX教授团队 | |
四川省化工分析检验技能大赛 | 团体一等奖 | 张XX高级技师 | |
创新创业大赛 |
年均开展社会培训超5000人次,形成多元服务矩阵:
- 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为泸天化、四川美丰定制培养技术工人1200余人
经过六十余年发展,成都化学中专教育已形成"学历教育+社会培训+技术服务"三位一体的办学生态。各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实训体系建设,有效支撑了四川万亿级化工产业集群的人才需求。未来需在新能源材料、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加快专业升级,同时加强国际化标准对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