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绵阳交通高级技工学校总校(绵交高技总校)

绵阳交通高级技工学校总校(绵交高技总校)

绵阳交通高级技工学校总校作为西南地区交通运输类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自1978年建校以来,始终以“厚德强技、笃行致远”为办学理念,构建了涵盖汽车维修、智能网联、轨道交通等领域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学校依托四川“交通强省”战略布局,形成“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累计培养中高级技工3.2万余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校园占地240亩,建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新能源汽车实训中心,配备价值超8000万元的智能化教学设备,与一汽大众、吉利控股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的精准对接。

绵	阳交通高级技工学校总校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绵阳公路运输技工学校,2003年经四川省政府批准升格为高级技工学校,2018年被列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办学定位聚焦“智慧交通+绿色能源”产业需求,形成“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三位一体培养体系。

发展阶段关键事件办学成果
1978-2002年公路运输技工学校时期培养基础型技术工人2000余人
2003-2015年升格高级技工学校新增汽车检测与维修等6个专业
2016年至今智慧交通转型建成智能网联汽车实训基地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现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新能源汽车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8个省级重点专业,构建“基础平台+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核心课程包含智能诊断技术、自动驾驶原理等前沿内容,实行“1+X”证书制度,学生可考取新能源汽车维修等12类职业资格证书。

专业类别代表专业主干课程职业面向
汽车工程类新能源汽车技术电池管理系统、驱动电机原理整车制造、充电桩运维
智能交通类智能网联汽车传感器技术、V2X通信协议车联网测试、自动驾驶开发
轨道运输类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车辆检修技术地铁运营、机车维护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现有专任教师15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8%,“双师型”教师达65%。建有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教学资源方面,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12套,建设数字化课程资源库,存储专业教学视频超500小时。

师资类型人数占比代表人物
正高级讲师2214.1%李明远(汽车故障诊断专家)
企业兼职导师4528.8%张伟(吉利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实训指导教师3824.4%王丽娜(新能源汽车维修技师)

四、实训设施与产教融合

投入1.2亿元建设实训大楼,设有新能源汽车装配、智能网联测试等18个实训中心。与京东方、中车集团共建“厂中校”3个,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实现“教室-车间-岗位”三级递进式实训。近三年承接企业技术研发项目23项,技术成果转化收益超千万元。

实训类型设备总值合作企业主要功能
新能源汽车实训2800万元比亚迪、宁德时代电池拆解、电机装配
智能网联实训1500万元华为、百度Apollo雷达测试、算法验证
轨道模拟实训1200万元中国中车信号调试、制动系统检修

五、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近五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98.5%以上,对口就业率达89%。就业区域覆盖成渝经济圈、长三角地区,岗位集中在汽车制造、轨道交通运维等领域。升学渠道畅通,高职单招录取率72%,多名学生获省级技能大赛奖项。

年份毕业生数就业率平均薪资
202062398.2%5200元/月
202171598.7%5800元/月
202280299.1%6300元/月

六、社会服务与技术辐射

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5000人次,为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提供专项培训。承担绵阳市公交集团员工技能提升项目,开发《氢燃料电池车辆维护》等企业定制课程。技术服务中心完成车辆改装、设备调试等横向课题47项。

服务类型年度人次合作单位典型案例
社会培训5320人社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叉车驾驶资格认证培训
技术研发-绵阳公交公司新能源公交车电池优化项目
竞赛支持-省教育厅承办省级汽车维修技能大赛

七、校园文化与特色项目

推行“工匠精神培育工程”,设立“技能大师讲坛”邀请行业领军人物讲座。创建“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年均开展社区维修服务300余次。特色活动包括汽车文化节、轨道交通模拟运营大赛等品牌项目。

  • 品牌活动:每学期举办“未来工程师挑战赛”
  • 文化传承:建立川路文化展示馆
  • 创新实践:学生参与专利申报12项

八、发展挑战与战略展望

当前面临智能网联技术迭代快、高端实训设备更新压力大等挑战。未来规划投资1.5亿元建设产教融合创新园,重点突破氢燃料电池技术应用,深化与长安汽车等企业的“订单班”培养模式,力争五年内建成国家级高水平技工院校。

绵阳交通高级技工学校总校通过四十多年的积淀,已形成鲜明的“技术立校、服务产业”特色。其“校企协同创新”机制有效破解了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难题,智能化实训体系建设走在西部同类院校前列。随着“新基建”战略推进,学校在培养智慧交通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但需持续加强数字化转型和国际化合作能力,以应对新能源汽车全球化竞争带来的挑战。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