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绵阳游仙财经职业技术学校是四川省绵阳市一所专注于财经类职业教育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其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84年成立的绵阳市财贸职工中等专业学校。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现名,成为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院校。学校以“厚德强技、经世致用”为校训,依托绵阳科技城产业资源,重点开设会计事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财经类专业,形成“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办学特色。近年来,学校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推进数字化教学改革,在区域职业教育领域展现出较强竞争力,毕业生本地就业率保持在85%以上,为绵阳及成渝经济圈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84年创办的绵阳市财贸职工中等专业学校,2006年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并正式更名为绵阳游仙财经职业技术学校。作为绵阳市游仙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公办中职学校,其核心职能定位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聚焦财经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
办学层次涵盖三年制中专学历教育、企业定制培训及“1+X”证书试点项目。根据《四川省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21-2025)》要求,学校正逐步向“智慧财经”特色方向转型,构建“大财经+数字经济”专业集群,与绵阳科技城“中国科技城”战略形成协同效应。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有会计事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物流服务与管理等四大主干专业,其中会计事务专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岗位方向课”三级架构,引入“1+X”智能财税、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等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专业名称 | 核心课程 | 职业资格证书 |
---|---|---|
会计事务 | 基础会计、电算化会计、税务实务 | 初级会计职称、智能财税 |
电子商务 | 网店运营、新媒体营销、数据分析 | 电子商务师(中级) |
市场营销 | 消费心理、市场调研、营销策划 | 营销员(高级) |
实践教学占比达55%,建有会计手工实训室、电商直播实训中心等8个校内实训基地,与京东西南分公司共建“现代物流实训中心”,实现教学场景与企业实景深度对接。
三、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2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8%,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7%。通过实施“名师工作室”计划和高校教授柔性引进机制,形成“理论教学+企业实践”复合型师资结构。
师资类别 | 人数 | 占比 | 代表成果 |
---|---|---|---|
正高级职称 | 15 | 12.3% | 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 |
硕士研究生 | 43 | 35.2% | 开发校本教材12本 |
企业兼职教师 | 28 | 22.9% | 参与课程开发16门 |
近三年教师团队完成市级课题5项,开发《智慧财税实务》等活页式教材,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1项,形成“教学-科研-实践”良性循环。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学校推行“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构建“基础能力→专项技能→综合应用”三阶递进体系。与用友网络共建“数智财务产业学院”,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形成“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培养路径。
培养阶段 | 培养目标 | 考核方式 |
---|---|---|
第1-2学期 | 职业认知与基础技能 | 会计基础技能比武 |
第3-4学期 | 岗位专项能力训练 | 1+X证书考试 |
第5-6学期 | 综合项目实战 | 企业真实项目评审 |
通过“校中企+订单班”模式,与长虹财务共享中心等企业联合开展“财务共享服务”定向培养,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
五、校企合作深度实践
学校与用友、京东、新道科技等50余家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形成“资源共享、人才共育”长效机制。共建“智能财税”“电商运营”等4个生产性实训基地,设备总值超2000万元。
合作企业 | 合作形式 | 年度成果 |
---|---|---|
用友网络 | 产业学院共建 | 开发课程标准12套 |
京东物流 | 订单班培养 | 接收实习生82人/年 |
长虹集团 | 实训基地共建 | 提供岗位50+/年 |
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如新道科技派出工程师驻校指导ERP沙盘实训,将真实业务数据转化为教学案例,实现“课堂-岗位”零对接。
六、学生发展质量追踪
近五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专业对口率达82%,本地就业占比78%。通过校友会跟踪数据显示,毕业三年后晋升管理层比例达35%,平均薪资较入学时增长2.3倍。
指标类别 | 2020届 | 2021届 | 2022届 |
---|---|---|---|
就业率 | 95.8% | 96.5% | 97.2% |
对口率 | 80.2% | 81.5% | 82.3% |
升学率 | 6.7% | 7.1% | 8.0% |
典型案例:2021级会计事务专业张某某,通过“岗前强化训练营”进入长虹财务共享中心,实习期即担任成本核算专员,次年晋升为区域财务主管助理,实现“实习-转正-晋升”快速成长。
七、数字化教学改革成效
学校投资800万元建设智慧校园系统,开发“财智云课堂”在线教学平台,实现“课前导学-课中互动-课后巩固”全流程数字化。建成虚拟仿真实训室3间,覆盖税务申报、电商运营等核心场景。
改革措施 | 实施效果 |
---|---|
混合式教学模式 | 线上资源使用率提升40% |
AI智能题库建设 | 测试效率提高50% |
虚拟仿真实训 | 高危操作失误率下降95% |
疫情期间通过“云端实训”完成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利用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平台,让学生在模拟企业中完成从采购到报税的完整业务流程。
八、社会服务能力拓展
学校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3000人次,承接财政部“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专项培训项目。与绵阳市税务局共建“税收普法教育基地”,开发《小微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等公益课程。
服务项目 | 年度规模 | 社会效益 |
---|---|---|
企业定制培训 | 1500人/年 | 提升员工持证率40% |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 800人/年 | 助力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 |
技能鉴定服务 | 2000人次/年 | 通过率92% |
为北川羌族自治县定向培养电商人才120名,协助打造“羌山牧场”区域公共品牌,带动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年增长120%,彰显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担当。
经过四十余年发展,绵阳游仙财经职业技术学校已形成“立足财经、服务产业、辐射西南”的办学格局。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数字化转型,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未来需进一步优化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强新兴技术与传统财经专业的交叉融合,持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