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绵竹园区(川工科院绵竹校区)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绵竹园区(川工科院绵竹校区)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绵竹园区是该校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载体。园区位于成渝经济圈核心地带的绵竹市,依托当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优势,构建了“工学交替、理实一体”的育人体系。校园占地1200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设有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等6大专业集群,形成“教学-实训-研发-生产”四位一体的闭环生态。园区内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产教融合基地9个,与京东方、格力电器等龙头企业共建订单班12个,近三年毕业生留川就业率达92%,为绵竹及周边地区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超1.2万人。园区通过“引企入校、融产于教”模式,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耦合,成为西部地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标杆性园区。

四	川工业科技学院绵竹园区

一、区位优势与交通网络

绵竹园区地处成都平原东北部,距成都市区70公里,紧邻德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半径50公里范围内覆盖绵阳、德阳、眉山等制造业重镇,形成1小时产业辐射圈。

交通类型 绵竹园区 德阳校区 成都本部
高速公路 京昆高速、成绵复线直达 毗邻德阳南站 绕城高速枢纽
铁路运输 成兰铁路货运专线(规划) 宝成铁路货运节点 地铁3号线接驳
航空配套 1小时抵达双流机场 1.5小时天府机场 校际通勤航线

园区通过“公铁空”立体交通网络,实现教学资源与产业资源的高效对接,特别在重型设备运输方面具备显著优势。

二、学科建设与专业布局

园区聚焦“工业+科技”双核驱动,形成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材料三大支柱学科群。其中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技术等专业获省级一流本科建设点。

专业类别 重点专业 实验设备价值 校企合作单位
智能制造 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 8600万元 东方电气、普什宁江
电子信息 物联网工程、应用电子 6200万元 长虹集团、京东方
新能源 光伏材料制备、动力电池 5800万元 通威股份、宁德时代

通过“专业群+产业群”的精准对接,园区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动态匹配,2023年专业对口就业率达94.6%。

三、产教融合实践体系

园区构建“三级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1-2学期认知实习,3-4学期跟岗实训,5-6学期顶岗实习。与32家企业共建“厂中校”实践基地,开发岗位课程48门。

  • 生产性实训占比:由2018年的35%提升至2023年的68%
  • 双师型教师比例:从42%增至71%(含企业兼职工程师)
  • 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累计完成126门核心课程改造

通过“课程内容即工作标准、教学场景即生产现场”的改革,学生岗位适应周期缩短至1.8个月。

四、科研创新平台建设

园区建有四川省工业互联网应用技术工程实验室、智能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平台,形成“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创新链条。

创新指标 2020年 2023年
纵向科研经费 860万元 2100万元
技术交易额 1300万元 3800万元
发明专利授权 17项 54项

特别是在精密加工、智能检测等领域,形成12项行业标准,为绵竹装备制造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五、智慧校园建设水平

园区投入1.2亿元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建成“5G+工业互联网”教学专网,部署物联网终端3800个,实现教学空间智能化覆盖率100%。

  •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从9个增至42个
  • 数字孪生工厂:覆盖智能制造全流程
  • AI教学质量监测:课堂行为分析准确率91%

通过构建“云-边-端”一体化架构,实现教学过程数据采集与分析的实时化、可视化。

六、学生发展支持体系

园区建立“四维赋能”成长机制:专业导师制(1:15师生比)、技能大师工作室(12个)、创新创业孵化(年均立项80项)、职业素养认证(对接德国IHK标准)。

培养环节 实施措施 成效指标
技能竞赛 年均参与省级以上赛事20+次 获奖率78%(2023年)
学历提升 专升本辅导通过率82% 考研录取率11%
国际认证 AHK机电认证通过率94% 海外就业占比3.7%

通过个性化发展路径设计,学生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雇主满意度连续三年保持在92%以上。

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园区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万人次,为46家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改造服务,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32项。

  • 社区学院覆盖绵竹8个镇街
  • 退役军人培训合格率98.6%
  • 企业技术攻关项目验收通过率100%

特别是在乡村振兴领域,开发农产品深加工等特色培训项目,助力当地农户增收超3000万元。

八、可持续发展挑战与对策

面对产业升级加速、人口结构变化等挑战,园区正推进三大转型:

  1. 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产业人才需求预警系统,专业更新周期压缩至2年
  2. 绿色校园建设:投资5000万元建设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能耗下降23%
  3. 国际化拓展路径:与德国埃尔福特应用技术大学共建“双元制”试点班

通过持续深化改革,园区正朝着“西部领先、国内一流”的应用型高校园区目标迈进。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绵竹园区通过十余年的探索实践,成功打造出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的生态系统。其“车间即课堂、师傅即导师”的培养模式,不仅提升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更推动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园区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先发优势将进一步凸显,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可复制的“绵竹样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