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青白江(成工职院青白江)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青白江(成工职院青白江)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青白江校区是学校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部署、深化产教融合战略的重要载体。作为成都市“东进”战略的核心区域,校区依托青白江区国家级铁路港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区位优势,构建了“校地企”三位一体的育人生态。校区规划面积1200亩,现有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重点布局智能制造、轨道交通、现代物流等产业链相关专业群,形成“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鲜明特色。通过引入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共建产业学院等方式,实现教学场景与生产场景的高度融合,近三年毕业生留川就业率达92%,其中78%进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成	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青白江

一、区位优势与产业协同

青白江校区地处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地带,与中欧班列始发站直线距离仅1.5公里。校区半径10公里内聚集了川化集团、玉能阀门等46家规上工业企业,形成“前校后厂”的地理格局。通过建立“学期工厂”制度,学生可深入企业参与真实生产项目,实现理论教学与岗位实践的无缝衔接。

对比维度青白江校区其他校区
产业匹配度92%专业对接铁路港产业链65%通用型专业设置
企业合作深度共建8个产业学院以顶岗实习为主
实践教学占比课程占比45%平均30%

二、专业集群建设

校区构建“智能制造+现代服务”双轮驱动的专业体系,重点打造工业机器人、铁道工程技术、智慧物流管理三大特色专业群。其中,工业机器人专业与西门子(成都)数字化工厂共建实训中心,设备投资超3000万元,涵盖ABB、KUKA等国际主流品牌机器人20台套。

专业群核心专业合作企业认证标准
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数控技术西门子、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德国IHK认证
轨道交通铁道供电/车辆检修中铁二局、成都地铁铁路行业特有工种认证
智慧物流物流信息技术/跨境电商京东亚洲一号、波兰罗兹大学1+X物流管理证书

三、师资队伍结构

校区实施“双师双能”提升计划,通过海外研修、企业挂职等方式强化教师实践能力。目前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8%,拥有省级教学名师3人,企业兼职教师库注册专家达127人。机械工程团队获评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其成员累计完成企业技改项目23项。

师资类型人数占比典型成果
教授/副教授5438%主持国家规划教材编写
企业工程师8945%参与课程开发42门
博士学历2114%承担省市级课题35项

四、实训基地建设

校区建有“厂中校、校中厂”两级实训体系,其中与川化集团共建的化工实训中心占地8000㎡,配备DCS控制系统、精馏塔等真实生产设备。轨道交通实训场站按CRH3型动车组1:1比例建造,包含受电弓、转向架等核心部件拆解训练系统。

五、国际化办学特色

依托中欧班列枢纽优势,校区与德国埃尔福特应用技术大学共建“中德智能制造学院”,引进胡格教学模式(Hugo Junkers)。每年选派50名学生赴波兰罗兹大学进行“2+2”联合培养,物流专业已实现学分互认。

六、创新创业教育

校区设立“丝路创谷”孵化中心,重点培育轨道交通装备智能检测、工业物联网安全等创业项目。2023年学生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银奖1项,授权专利27件,其中“智能道岔监测系统”已应用于成都地铁18号线。

七、社会服务能力

校区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万人次,为中车眉山车辆厂定制培养“一带一路”订单班。开发的《轨道交通信号维护》慕课被国铁集团纳入全国培训资源库,主持的“成渝双城经济圈物流标准化”项目获国家发改委专项资助。

八、发展挑战与对策

面对产业升级加速带来的专业迭代压力,校区正推进“AI+专业”改造计划,拟投入5000万元建设数字孪生实训中心。针对高端技能人才引进难题,实施“蓉漂计划”专项,提供百万级科研启动经费和住房保障。

通过八年建设,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青白江校区已形成“区校一体、产教共生”的办学范式。其“教室-车间-研发中心”三空间融合模式,为西部职业院校服务国家战略提供了创新样本。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深入推进,校区在智能制造、轨道交通等领域的专业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有望成为“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新支点。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