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乐山夹江云吟职业中学是四川省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坐落于乐山市夹江县云吟镇,依托区域产业优势,以“产教融合、技能立校”为核心发展理念。学校开设农业技术、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特色专业,与本地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形成“订单式培养”模式。近年来,学校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训设施建设,逐步提升办学水平,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成为川南地区职业教育的标杆之一。然而,在师资结构、专业覆盖面及科研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一定提升空间。
一、学校概况与基础配置
夹江云吟职业中学创建于1984年,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3200余人,教职工210人。学校配备机械加工、电子电工、计算机网络等实训室26个,并与夹江县智能制造产业园共建校外实训基地4个。
指标 | 数据 |
---|---|
创办时间 | 1984年 |
校园面积 | 120亩 |
在校生规模 | 3200人 |
教职工总数 | 210人 |
实训室数量 | 26个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围绕“智能制造”“现代农业”“信息技术”三大领域构建专业群,其中数控技术应用、电子商务、现代农业技术为省级重点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基础+专项+实践”三级架构,实践课程占比达45%。
专业类别 | 重点专业 | 合作企业 |
---|---|---|
智能制造 | 数控技术应用、模具制造 | 夹江水工机械有限公司 |
现代农业 | 茶叶种植、畜牧养殖 | 峨眉山竹叶青茶业 |
信息技术 | 电子商务、物联网技术 | 京东云川南服务中心 |
三、师资结构与教学资源
学校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2%,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5%,但硕士以上学历教师仅占18%。近年通过“校企互聘”引入企业技术骨干24人,缓解实践教学压力。
类别 | 数量 | 占比 |
---|---|---|
高级职称教师 | 67人 | 32% |
双师型教师 | 136人 | 65% |
硕士学历教师 | 38人 | 18% |
四、教学成果与技能竞赛
近五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127项,其中数控加工、无人机应用项目表现突出。学校累计输送高职单招学生893人,本科上线率从2018年的12%提升至2023年的28%。
年份 | 省级获奖数 | 本科升学率 |
---|---|---|
2019 | 22项 | 15% |
2020 | 28项 | 19% |
2023 | 41项 | 28% |
五、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学校与32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厂中校”2个、“校中厂”1个。推行“1.5+1.5”分段培养模式,即1.5年在校学习、1.5年企业顶岗实习。
合作类型 | 企业数量 | 覆盖专业 |
---|---|---|
订单培养 | 18家 | 数控、电子 |
实训基地共建 | 9家 | 机械、汽修 |
技术研发合作 | 5家 | 农业、电商 |
六、学生发展与社会服务
毕业生本地就业占比78%,对口就业率83%。学校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000人次,为脱贫户子女提供免费教育名额120个/年。
指标 | 数据 |
---|---|
毕业生本地就业率 | 78% |
对口就业率 | 83% |
年培训量 | 4000人次 |
七、硬件设施与信息化建设
学校拥有价值2300万元的实训设备,建成数字化校园平台,但生均教学设备值(8500元)低于全省中职均值(1.2万元)。智慧教室覆盖率仅40%,亟待升级。
项目 | 现状 | 省级中职均值 |
---|---|---|
生均设备值 | 8500元 | 12000元 |
智慧教室比例 | 40% | 65% |
数字资源库容量 | 3.2TB | 5.8TB |
八、挑战与发展机遇
当前面临专业结构单一化、高端人才引进难、科研能力薄弱等问题。但伴随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学校在智能制造、乡村振兴等领域具备政策支持优势。
总结:夹江云吟职业中学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技能培养,已形成服务地方经济的鲜明特色。未来需在专业多元化、师资高端化、信息化升级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应对产业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