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幼师学校

内江师范学院学校简介(内江师范学院简介)

内江师范学院是一所具有深厚师范教育底蕴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扎根于四川省内江市,以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核心使命。学校前身可追溯至1956年成立的初中师资训练班,历经多次改制与发展,200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11年获批“四川省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单位,逐步形成以师范教育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截至2023年,学校设有19个二级学院,开设63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艺、经、管、法、教、史等9大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约1.8万人,教职工近1200人。校园占地1000余亩,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一流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并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形成“产教融合、校地共生”的办学特色。

内	江师范学院学校简介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肇始于1956年举办的初中师资训练班,1978年更名为内江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内江师范学院。作为川南地区唯一一所以师范教育为特色的省属本科高校,学校始终以“扎根地方、服务基础教育”为宗旨,定位为“区域性、应用型、师范类”高校。近年来,学校提出“做精师范、做强应用”的发展战略,推动传统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应用文科”“教师教育+应用理工”转型,形成“师范底色”与“应用特色”双轮驱动的办学模式。

时间关键事件发展里程碑
1956年初中师资训练班创办师范教育起点
1978年更名为内江师范专科学校专科层次办学
200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开启综合性大学建设
2011年入选四川省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强化师范特色
2020年新增硕士学位授予权办学层次提升

二、学科建设与专业布局

学校构建了以师范教育为优势、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学科体系。现有2个省级重点学科(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1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张大千研究中心)。本科专业方面,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汉语国际教育)、省级一流专业10个,覆盖师范与非师范领域。近年新增人工智能、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新兴专业,推动传统学科与现代技术交叉融合。

类别数量代表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1汉语国际教育
省级一流专业10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等
新兴交叉专业5人工智能、数字媒体技术等

三、师资力量与人才培养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达45%,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超30%。聘请行业专家、中小学名师担任兼职导师,构建“双师型”队伍。近三年,学生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20余项,毕业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保持在90%以上,就业率稳定在92%左右,主要服务于川渝地区基础教育领域。

指标数据对比院校A对比院校B
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5%42%38%
博士学位教师比例32%28%25%
师范生技能竞赛获奖国家级20+项/年15+项/年10+项/年

四、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

学校建有“四川省廉政文化研究中心”“内江沱江流域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近五年承担国家级课题12项、省部级课题200余项。聚焦地方需求,开展“沱江流域生态保护”“川南非遗传承”等特色研究,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120余个,年均培训中小学教师超3000人次,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服务体系。

五、校园建设与基础设施

主校区坐落于内江市东兴区,占地1000余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建有智慧教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空间,图书馆藏书180万册,数字化资源覆盖率达95%。学生公寓配备空调、独立卫浴,体育场馆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包含标准田径场、游泳馆等设施。

六、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与泰国清迈大学、韩国又石大学等20余所海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2+2”双学位项目、交换生计划。年均选派100余名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承接“汉语桥”夏令营等国际项目,外籍教师占比达5%。

七、校园文化与特色项目

以“大千文化”为内核,建有张大千美术馆、书画艺术研究院,开设“张大千艺术研究”选修课。每年举办“龙舟经贸文化节”“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等品牌活动,形成“师范底蕴+艺术特色”的校园文化生态。

八、挑战与发展前景

当前面临硕士点数量不足、高水平科研成果偏少等瓶颈。未来拟通过“申硕攻坚”“人工智能+教育”学科群建设、深化校地合作等举措,力争建成区域知名应用型师范大学。

内江师范学院凭借深厚的师范教育积淀和紧密的地方联动机制,在川南地区基础教育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其“师范+应用”的转型路径、校地协同育人模式为同类院校提供了参考样本。随着新工科与教育学科的深度融合,学校有望在教师教育创新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3500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