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师范学校是川北地区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其历史可追溯至1905年创办的广元初级师范学堂,历经百余年发展,现已形成以师范教育为特色、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立足川陕甘结合部,深度融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构建了"师范底蕴+职业技能"双核驱动的育人体系。截至2023年,学校开设18个高职专业,其中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占比达35%,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定向公费师范生培养规模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清末广元初级师范学堂,1950年改建为川北人民行政公署师范学校,1952年定名为四川省广元师范学校。2010年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后,确立"培养基层教育精英和现代服务人才"的办学方向,形成"扎根秦巴山区、服务基础教育"的办学特色。
发展阶段 | 关键事件 | 办学性质 |
---|---|---|
1905-1950 | 初创阶段(旧制师范) | 中等师范教育 |
1950-2010 | 建制调整与中师教育 | 国家级重点中专 |
2010至今 | 高职转型与发展 | 师范类高等专科 |
二、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学校实施"双师素质提升计划",通过校地合作引进基础教育名师32人,组建"教授+特级教师"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中,具有中小学教学经验者占比41%,形成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优势。
师资类型 | 广元师范 | 成都师范 | 绵阳师范 |
---|---|---|---|
高级职称占比 | 38% | 45% | 42% |
硕士以上学历 | 72% | 85% | 81% |
双师型教师 | 53% | 38% | 47% |
三、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基础文理+艺术教育+现代服务"三维专业群,重点建设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等省级重点专业。开发"三字一话""班级管理情景模拟"等特色课程模块,实践教学占比达55%。
核心指标 | 广元师范 | 西昌民族幼专 | 江油幼师 |
---|---|---|---|
省级重点专业数 | 4 | 6 | 2 |
校企合作项目 | 23个 | 18个 | 15个 |
技能竞赛获奖 | 省级37项 | 国家级12项 | 省级25项 |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推行"1+X"证书制度,将教师资格证、保育员证等纳入培养体系。与广元市教育局共建"订单式"培养项目,近五年定向输送乡村教师1200余人,占川北地区新入职教师总量的28%。
五、教学设施与实践平台
建有智慧教室42间、虚拟仿真实训中心3个,其中教师教育实训中心获中央财政专项支持。与广元外国语学校等建立"双师流动站",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六、学生发展质量追踪
毕业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2%以上,2023届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达84%。建立"五年跟踪"质量反馈机制,数据显示87%的毕业生三年内成长为教学骨干。
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承担"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年均培训3000人次。组建"秦巴教育智库",完成《川陕革命老区基础教育发展报告》等决策咨询成果12项。
八、发展挑战与应对策略
面对职业教育转型升级压力,学校启动"三化"改革:专业集群化重组、师资结构化提升、产教融合化深化。投资1.2亿元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大楼,预计2025年投入使用。
广元师范学校在百年积淀中形成了"扎根性、师范性、应用性"三大特质,其"校地共育"模式为山区教育输送了大量"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专业人才。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加速,学校正通过数字化转型和产教深度融合,探索欠发达地区师范院校的特色发展路径。未来需在国际化视野拓展、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持续突破,以更好服务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37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