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幼师学校

西昌民族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活动(西昌幼师动态)

西昌民族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作为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重要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其活动设计始终围绕“民族性、师范性、实践性”三大核心特征展开。学校通过构建“课堂教学—文化实践—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形成了以彝汉双语教学、民族艺术传承、乡村幼教帮扶为特色的活动矩阵。近年来,学校年均开展民族文化相关活动超200场,覆盖川滇黔10余个民族地区,累计培养输送少数民族幼儿教师3000余人,毕业生在民族地区幼教岗位留任率达87%。其活动不仅注重专业技能提升,更强调民族文化认同与社会责任担当,通过“校地协同”“非遗进课堂”等创新模式,有效破解了民族地区幼教人才“下不去、留不住”的难题。

西	昌民族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活动

一、课程体系与民族教育融合

学校构建了“基础课程+民族特色模块+实践能力拓展”三级课程体系,其中民族类课程占比达35%,显著高于同类院校平均水平。

课程类别西昌民幼云南民师贵州幼专
民族语言类课程彝汉双语教学法(必修)傣缅语基础(选修)苗语儿歌赏析(选修)
传统艺术课程彝族漆器工艺(实践课)白族扎染技艺(工作坊)侗族大歌传习(社团活动)
民族文化理论课凉山彝族教育史(专业课)西南民族教育概论(公共课)贵州世居民族概要(公共课)

二、师资队伍建设特色

学校实施“双师双能”提升计划,要求教师既具备教师资格证又持有民族文化技能证书,民族艺术类教师中非遗传承人占比达40%。

指标项西昌民幼行业均值
民族题材教案开发数年均120+68
教师田野调查时长年均45天22天
双语教学达标率92%65%

三、实践教学创新模式

学校创建“三阶递进”实践体系:一年级虚拟仿真实训→二年级民族幼儿园跟岗→三年级顶岗支教,实践课程占比达总课时40%。

td>
实践环节西昌民幼普通幼专
民族文化采风每学期1周(凉山州内)选择性开展
双语教学实训彝汉双语模拟课堂32课时无专项设置
非遗技艺考核彝绣、口弦等6项技能认证1-2项艺术特长

四、民族文化传承活动

学校每年举办“彝族年文化周”“火把节教学成果展”等品牌活动,建立23个传统体育项目训练队,民族服饰设计工作室年产出作品300余件。

五、社会服务与扶贫协作

近三年累计开展“一村一幼”辅导员培训47期,覆盖凉山州17个县,培训学员2386人,协助建立村级幼教点189个。

六、国际交流与合作

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教育”项目组共建研究基地,选派优秀教师赴尼泊尔、老挝开展跨境民族教育援助,年均接待国际访问团组12批次。

七、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近五年学生获民族教育类专利17项,开发彝汉双语绘本APP“阿依课堂”,在“互联网+”大赛中斩获省级金奖3项。

八、质量保障与评估机制

建立“三维评价”体系:学生民族文化素养测评合格率98.7%,用人单位满意度91.2%,第三方评估民族特色指数达0.89。

通过系统化的活动设计与多维保障机制,西昌民族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成功探索出民族地区师范教育的“凉山模式”。其经验表明,将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通过结构化课程、项目化实践、社会化服务实现价值转化,是提升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的有效路径。未来需在数字资源共享、跨区域协同培养等方面持续突破,为民族教育现代化提供更大示范效应。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4029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