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苍溪师范学校是一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中等师范院校,其发展历程与我国基础教育变革紧密相连。始建于1950年的该校,历经70余年办学积淀,形成了以师范教育为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川北地区重要的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基地,学校累计输送4万余名毕业生,覆盖川陕渝三地。近年来,在职业教育转型背景下,该校通过优化专业结构、深化产教融合,逐步构建起"师范教育+职业教育"双轮驱动模式。现有在校生规模超3000人,开设12个三年制中职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占比达60%。
学校占地面积180亩,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突破3000万元。拥有标准化实训中心6个、校外实践基地23个,形成"教学-实训-就业"一体化培养链条。师资队伍方面,现有专任教师142人,硕士以上学历占比45%,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8%,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2%。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对口升学率稳定在75%左右,在四川省中职学校评估中连续三届获评"优秀"等级。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50年创建的苍溪县立师范学校,1998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现名。2018年整体迁入新校区,2020年被纳入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计划。当前定位为"立足川北、辐射西南,培养基础教育优质师资和现代服务业技术人才",形成师范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的二元结构。
时间节点 | 苍溪师范 | 广元师范 | 四川幼儿师范 |
---|---|---|---|
建校时间 | 1950年 | 1902年 | 1965年 |
校区面积 | 180亩 | 260亩 | 150亩 |
省级重点专业数 | 7个 | 9个 | 5个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3+2"中高职衔接体系,重点建设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艺术设计等特色专业。实施"基础平台+专业方向"课程改革,开发校本教材18套,建设省级精品课程3门。与西华师范大学等高校共建专升本通道,年均贯通培养学生200余人。
专业类别 | 苍溪师范 | 广元师范 | 成都工业职校 |
---|---|---|---|
师范类专业 | 学前教育、小学教育 | 数学教育、英语教育 | 无 |
信息技术类 | 计算机应用、数字媒体 | 网络技术、软件工程 | 大数据、人工智能 |
升学率 | 78% | 85% | 92% |
三、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名师培育工程",建立"高校教授+企业技师"双导师制。近五年引进硕士及以上教师42人,培养省级骨干教师15人。组建学前教育、智能制造等教学团队6个,其中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教师人均年培训学时达120小时,企业实践周期不少于2个月。
指标类型 | 苍溪师范 | 绵阳师范 | 南江职中 |
---|---|---|---|
师生比 | 1:18 | 1:15 | 1:22 |
硕士占比 | 45% | 62% | 30% |
双师型教师 | 62% | 55% | 40% |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条件
投入5000万元建设实训大楼,配备智能钢琴教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等先进设施。建成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2个,校企共建"前校后厂"式实训中心3个。图书馆藏书量达28万册,数字资源覆盖率100%,建有川东北首个中职智慧校园系统。
五、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构建"德育银行"评价体系,实施"三全育人"改革。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142项,创业率年均增长15%。与京东、华硕等企业建立订单班12个,毕业生本地就业占比达65%,用人单位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0%以上。
六、社会服务与产教融合
年均开展教师培训超5000人次,承接"国培计划"项目8个。与苍溪县政府共建乡村振兴学院,开发乡土课程包12套。牵头成立川东北幼教联盟,吸纳成员单位46家,实现资源共享课程26门。
七、办学特色与创新举措
首创"红烛文化"育人体系,将红色基因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开发"非遗+教育"特色课程,建立蜀绣、根雕等大师工作室。推行"学分银行"制度,允许学生跨专业累积技能学分。疫情期间率先开展"云端实训",保障实践教学不间断。
八、发展挑战与战略方向
面对师范生招生萎缩、职业教育同质化竞争加剧等问题,学校提出"三步走"战略:到2025年建成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2030年实现专业链与区域产业链100%对接;2035年打造成为全国知名乡村教育振兴示范基地。重点突破方向包括智慧教育技术应用、康养服务人才培养、县域电商人才孵化等领域。
经过系统化改革,四川省苍溪师范学校已从传统师范院校成功转型为现代化综合性职业学校。其"扎根县域、服务基层"的办学理念,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展现出独特价值。未来需在产教融合深度、专业集群建设、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持续发力,方能在新时代职业教育变革中保持竞争优势。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45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