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幼师学校

原来遂宁师范学校现在是什么学校(遂宁师范现名)

原遂宁师范学校作为川中地区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发展历程折射出中国师范教育体系的深刻变革。该校始建于1944年,历经七次校址迁移和三次办学层次跃升,最终在2003年通过资源整合并入西华师范大学,成为其二级学院。这一转型标志着地方中等师范教育向高等师范教育的系统性升级,实现了从单一培养初中教师向多层次教育人才输出的转变。当前遂宁校区不仅承担着本科层次师范生培养任务,更通过校地合作构建起"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三位一体的办学体系,其发展路径成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师范院校转型升级的典型案例。

原	来遂宁师范学校现在是什么学校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演变

发展阶段时间跨度办学性质核心功能
初创期1944-1950简易师范班初级小学师资培训
建制成型1951-1999中等师范学校培养初中教师
转型期2000-2003师范过渡体系"3+2"学制试点
合并发展2004-至今西华师大二级学院本科师范教育

二、校区现状与资源配置

对比维度原遂宁师范(2003年前)现西华师大遂宁校区
占地面积87亩1200亩(含新征土地)
建筑面积3.2万㎡28万㎡
实验室数量8间基础实验室46个专业实验室
藏书量12万册180万册(电子图书含)

三、专业设置与学科建设

学科类别本科专业专科遗留专业新增应用型专业
文理基础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教育学科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普师专业特殊教育
工科拓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人工智能

在学科布局方面,现有23个本科专业中师范类专业占比65%,形成"新文科+新工科"交叉融合态势。特别设立"涪江学者"特聘岗位,引进博士47人,较合并前增长320%。省级一流课程从零起步,现已建成《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5门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

四、师资队伍结构优化

通过"人才引进双轨制",实现专任教师学历结构根本性转变。教授占比从2003年的3%提升至21%,具有行业背景的"双师型"教师达38%。实施"青蓝工程"结对培养,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全部完成硕士化进修,攻读博士学位21人。

五、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 构建"1+3"分段培养体系,前两年在校本部强化理论,后两年在遂宁校区侧重实践
  • 推行"双导师制",与遂宁中学等建立68个实践基地
  • 开发"师范生教学能力图谱",设置12项核心技能认证模块
  • 近三年毕业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保持在98%以上

六、服务地方教育发展

依托"国培计划"建立三级培训网络,年均培训在职教师2300人次。组建"教育智库"团队,完成《遂宁市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白皮书》等政策咨询报告。与地方政府共建"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区",推动4所合作学校入选省级示范性学校。

七、文化传承与品牌重塑

保留"劝学楼"等5处历史建筑,建设校史数字馆藏。将"笃教砺学"校训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师范精神导论》特色课程。创新"红色师范"育人品牌,组织学生重走长征路开展情境教学。

八、转型发展成效评估

评价指标2003年数据2023年数据增长率
年招生规模600人(中专)1800人(本科)200%
就业质量指数82%(省内就业)94%(教育机构)-
科研经费50万元1200万元2300%
社会培训量800人次/年5600人次/年600%

经过二十年的结构性改革,原遂宁师范实现了从单一师范教育向综合性高等教育机构的跨越式发展。这种转型不仅体现在办学规模的扩张和硬件设施的升级,更重要的是构建起"职前培养-职后培训-教育研究"的完整生态链。其发展经验表明,地方师范院校的转型升级需要精准把握区域教育需求,在保持师范特色的同时拓展应用型学科,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未来如何在维护教育公平与提升办学层次之间找到平衡点,仍是这类院校需要持续探索的重要课题。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6361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