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省农业技术学院(四川农技学院)

四川省农业技术学院(四川农技学院)

四川省农业技术学院是西南地区农业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标杆,其发展历程与我国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紧密相连。作为农业农村部与四川省共建院校,该院以“扎根三农、服务乡村振兴”为办学宗旨,构建了覆盖种植、养殖、农业工程、智慧农业等领域的特色专业群。学院现有在校生规模超1.2万人,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逾万人次,形成“学历教育+技能培训+技术推广”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通过校地合作共建的30余个农业科技示范园,累计孵化农业产业化项目200余项,在川渝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发挥着枢纽作用。

四	川省农业技术学院

一、学科建设与专业布局

学院构建了以现代农业技术为核心,涵盖农学、园艺、畜牧兽医、农业装备等7大专业群的学科体系。重点建设作物生产技术、现代农业装备应用等4个省级高水平专业,其中设施农业专业群实训设备价值达8000万元,建有智能温室、精准灌溉实验室等场景化教学空间。

专业类别核心专业实训基地数量合作企业
种植类作物生产技术、园艺技术12个先正达、隆平高科
养殖类畜牧兽医、水产养殖8个通威股份、新希望六和
智能农业农业物联网、无人机应用6个大疆农业、极飞科技

二、师资队伍结构

学院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现有专任教师680人中,具有行业企业经历的占比达72%。通过“教授工作站+产业导师库”模式,聘请32位农业科研院校专家和农业企业家担任产业导师,形成“理论教学+田间指导”的复合型师资结构。

师资类型人数占比代表性成果
理论教学团队32047%获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
实践指导团队26038%持有高级农艺师证128人
产业导师10015%参与制定行业标准5项

三、科研与社会服务

近五年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47项,研发的“川中丘陵区水肥一体化技术”已在12个县市推广。学院运营的“天府农技110”服务平台年均受理技术咨询超2万件,带动农户增收3.2亿元。与省农科院共建的“油菜全产业链研究院”实现品种培育到加工技术的创新闭环。

科研方向年度经费(万元)技术转化率服务区域
粮食作物85068%川中北粮区
经济作物62073%攀西特色产区
智能装备48052%全省现代农业园区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推行“三段式”培养体系:第1-2学期夯实专业基础,第3-4学期开展项目化教学,第5-6学期进入企业轮岗实训。与京东农业、川农牛科技等企业共建订单班,开发“农业经理人”“植保无人机操作”等X证书课程,毕业生双证获取率达92%。

五、国际化发展路径

依托“一带一路”农业教育联盟,与泰国清迈大学、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开展学分互认项目。在老挝设立现代农业技术海外实训中心,输出水稻旱作、设施农业等技术标准12项。近三年招收留学生132人,其中78%来自东南亚农业国家。

六、智慧校园建设

投入1.2亿元建设数字农业实训平台,包含遥感数据分析系统、作物生长模拟软件等数字化工具。开发“云上农院”APP集成在线课程、农田监测、专家问诊等功能,用户活跃度达日均3000人次。

七、产教融合生态

牵头组建“成渝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吸纳142家成员单位。与中化现代农业共建MAP创新工作室,联合开展土壤检测、精准施肥等技术服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反哺教学经费占比达18%。

八、发展挑战与对策

面对农业新业态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升级,学院正着力破解三大瓶颈:一是传统农科专业数字化改造速度待提升,计划三年内建成虚拟仿真实训室12个;二是县域农业技术服务覆盖面不足,拟增设“流动农技服务站”20个;三是国际教育品牌影响力有限,将重点建设“热带农业技术”等特色英文课程群。

经过六十载深耕,四川省农业技术学院已形成“教学-科研-推广”良性循环的办学生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其“立足四川、辐射西南、服务‘一带一路’”的发展定位愈发清晰。未来需在智慧农业教育、农业碳中和技术、乡村治理人才培养等新兴领域持续突破,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