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德阳科贸职业学院教育学院(德阳科贸职教院)

德阳科贸职业学院教育学院(德阳科贸职教院)

德阳科贸职业学院教育学院作为西南地区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母体院校的产教融合优势,聚焦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与教育服务领域,形成了“职教特色鲜明、区域适配性强”的办学格局。学院以“培养基层教育守正创新人才”为使命,构建了涵盖师范教育、教育管理、早教托育等专业群,通过“校地协同育人”“双师型师资建设”等机制,逐步形成服务川渝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核心能力。其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区域中小学及学前教育机构的用人需求,实践教学占比超过50%,并与德阳市教育局、周边学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毕业生在川内基层教育系统的留任率持续提升。然而,相较于省内老牌师范院校,其在师资结构、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及高端教育资源整合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

德	阳科贸职业学院教育学院

一、学院概况与定位

德阳科贸职业学院教育学院成立于2019年,是学校重点建设的二级学院之一,位于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占地约120亩。学院以“服务基础教育、赋能教育产业”为双核定位,开设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小学教育等6个专科专业,在校生规模达1800人。表1显示其与省内同类院校的关键指标对比:

指标德阳科贸职院教育学院四川城市职院教育学院川北幼专
开设专业数6812
在校人数180025004300
校企合作单位32家45家68家

数据显示,该院在专业广度与规模上弱于老牌师范院校,但通过“小而精”的产教融合模式,在区域性教育服务中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院专业布局聚焦0-12岁教育全链条,核心专业包括:

  • 学前教育(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 早期教育(川内首批高职开设)
  • 小学教育(分设语文/数学/英语方向)
  •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新兴专业)
  • 心理健康教育(校企共建专业)
  • 艺术教育(舞蹈/美术方向)

课程体系采用“三阶递进”模式:

阶段课程模块学时占比
基础能力层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30%
专业技能层幼儿园活动设计、儿童行为观察40%
实践应用层教育见习、顶岗实习30%

相较于传统师范院校理论课程占比45%-50%的结构,该院实践课程比重显著提升,但教育技术类课程(如智慧课堂系统应用)开发进度滞后于头部院校。

三、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学院实施“双百工程”引才计划,师资结构如表3所示:

类别高级职称占比硕士以上学历占比双师型教师占比
德阳科贸职院教育学院35%68%72%
成都师范学院52%89%65%
绵阳师范学院48%91%58%

数据表明,该院在双师型教师比例上具有优势(超70%教师具备幼儿园/中小学实践经验),但高学历人才储备不足,缺乏博士学位教师,科研创新能力较弱。

四、教学设施与实践平台

学院建有“四中心一基地”实践体系:

  • 教育实训中心:含幼儿园仿真实训室、特殊教育模拟室等12个专项实训场所
  • 智慧教学中心:配备希沃交互设备、AI教研系统
  • 艺体教育中心:舞蹈实训厅、数码钢琴教室等
  • 婴幼儿照护中心:与妇幼医院共建托育实操基地
  • 校外实践基地:签约德阳市第一幼儿园等28所示范校

对比川内同类院校,其虚拟仿真资源库建设处于中游水平,但托育实训设备先进性位列前茅。

五、就业质量与职业发展

近三年就业数据显示(表4):

年份就业率对口率川内就业占比
202194.7%81.2%89%
202295.3%83.5%87%
202396.1%85.8%86%

毕业生主要流向包括:公立幼儿园(42%)、民办教育机构(35%)、教育培训机构(18%)、专升本升学(5%)。薪酬水平集中在3500-5500元/月,与川内县域教师平均工资基本持平。

六、学生发展支持体系

学院构建“三维赋能”成长机制:

  • 技能提升:年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12项,省赛获奖率达23%
  • 学历晋升:与西华师范大学等本科院校建立专升本直通车,年输送学生120人
  • 创新创业:孵化教育类创业项目37个,获省级双创资助8项

但横向对比显示,其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的比例(1.2%)显著低于成都地区院校(8.7%)。

七、校地合作与社会服务

学院深度融入德阳教育生态,形成三大服务品牌:

  • 师资培训:年培训乡村教师2000人次,覆盖中江、罗江等县域
  • 教育扶贫:在凉山州开展“幼师素质提升计划”,累计培养骨干教师312名
  • 社区教育:开发亲子教育课程包,服务周边居民超万人次

表5反映其与区域教育局的合作深度:

合作项目年度数量资金规模(万元)
教师顶岗置换15120
课程资源开发885
教育调研报告1260

该数据较川内市级职教机构平均合作项目多出40%,凸显其区域服务效能。

八、挑战与发展建议

当前制约因素主要包括:

  • 科研反哺教学能力不足,近3年纵向课题立项仅9项
  • 高端实训设备更新周期长(部分设备使用超5年)
  • 跨区域教育资源整合有限,省外合作院校仅占15%

建议重点推进:

  • 建设教育大数据分析中心,提升教学决策科学化水平
  • 引入虚拟现实(VR)特殊教育实训系统
  • 拓展长三角地区优质幼儿园订单培养项目

通过强化“政校企”三方联动机制,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实现从区域性职教机构向省级教育人才培养高地的跨越。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